[实用新型]一种建筑通风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20960763.1 | 申请日: | 2020-05-29 |
公开(公告)号: | CN21222733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25 |
发明(设计)人: | 张琨鑫;林进;张必红;张志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佛山市阳辰建设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7/08 | 分类号: | F24F7/08;F24F13/02;F24F13/2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8200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桂城***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建筑 通风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通风系统,属于建筑通风设备技术领域,包括:通风管道,以及设置在通风管道两侧的室内管道与室外管道,还包括:竖直设置在通风管道中部且将通风管道分为排风管道与进风管道的隔板,设置在隔板两侧且延伸方向与隔板的宽度方向相一致的辊轴,设置在隔板两侧且通过辊轴与隔板相连的转动板,设置在隔板两侧用于驱动转动板翻转的驱动组件;设置在排风管道与进风管道用于排风的排风组件,以及安装在通风管道内部的过滤组件。通过实施上述技术方案,能够实现室内外空气的快速交换,有助于建筑物内部的空气流通,从而有益于室内人员的身心健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通风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建筑通风系统。
背景技术
在建筑过程中,对建筑的通风设计及规划是不可缺少的一个步骤。建筑通风分为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是指建筑物室内污浊的空气直接或净化后排至室外,再把新鲜的空气补充进去,从而保持室内的空气环境符合卫生标准。
目前的建筑通风系统主要是采用自然通风,通常会在建筑物顶部或墙体上开设通风窗口,依靠室外风力造成的风压和室内外空气温度差造成的热压,促使空气流动,从而实现建筑内部的通风换气。
上述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现有的建筑通风系统的设计结构简单,通风换气速度较为缓慢,不利于室内污浊气体的排出,尤其是在一些空气污染比较大的车间,更是不利于建筑内部的空气流通,严重的还会对室内人员的健康造成影响,因此,需要对现有的建筑通风系统做进一步的改善。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通风系统,能够实现室内外空气的快速交换,有助于建筑物内部的空气流通,从而有益于室内人员的身心健康。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建筑通风系统,包括:通风管道,以及设置在通风管道两端的室内管道与室外管道,还包括:竖直设置在通风管道上且将通风管道分为排风管道与进风管道的隔板,设置在隔板两侧且延伸方向与隔板的宽度方向相一致的辊轴,设置在隔板两侧且通过辊轴与隔板相连的转动板,设置在隔板两侧用于驱动转动板翻转的驱动组件;设置在排风管道与进风管道内用于排风的排风组件,以及安装在通风管道内部的过滤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设置,通过在通风管道内设置隔板,从而把通风管道分为进风管道与排风管道,同时在隔板上设置有转动板以及驱动组件,进而驱动组件可以根据室内空气的浑浊程度来调节转动板转动,当室内空气浑浊时,驱动转动板翻转,开启排风管道关闭进风管道,当室内空气浑浊度降低后,再驱动转动板翻转,开启进风管道的同时关闭排风管道,从而可以向室内补充大量的新鲜空气,达到快速交换室内外空气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驱动组件包括,设置在隔板一侧的伺服电机,安装在伺服电机输出端的第一滚轮,安装在辊轴靠近伺服电机一端的第二滚轮,以及用于连接第一滚轮与第二滚轮的连接带。
通过采用上述设置,通过在伺服电机的输出端安装第一滚轮,同时在辊轴上安装第二滚轮,以及通过连接带把第一滚轮与第二滚轮进行连接,从而可以使用伺服电机驱动转动板上下翻转,进而实现挡风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抽风组件包括,设置在排风管道内的第一风机;以及设置在进风管道内的第二风机。
通过采用上述设置,通过在排风管道安装第一风机以及在进风管道安装第二风机,从而可以实现两条管道独立抽风,使通过两条管道内部的气流不容易造成混杂。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过滤组件包括,安装在通风管道中部的过滤筛网,设置在通风管道底部且对应过滤筛网位置的集尘件。
通过采用上述设置,通过在通风管道内设置过滤筛网,可以使夹杂有灰尘的空气在通过通气管道内部时被有效的过滤隔绝,减少灰尘直接排到室内与室外,同时在过滤筛网的底部设置有集尘件,从而能够收集过滤筛网所收集的灰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佛山市阳辰建设有限公司,未经佛山市阳辰建设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96076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控制器电路
- 下一篇:一种远程识别自动报警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