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高强度螺栓电动检查扳手有效
申请号: | 202020961327.6 | 申请日: | 2020-05-29 |
公开(公告)号: | CN212553592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19 |
发明(设计)人: | 赵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琪晖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5B21/00 | 分类号: | B25B21/00;B25B23/147 |
代理公司: | 杭州斯可睿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41 | 代理人: | 王利强 |
地址: | 310012 浙江省杭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强度 螺栓 电动 检查 扳手 | ||
一种新型高强度螺栓电动检查扳手,角度转盘和扭矩传感器设置在套筒上,套筒包含用于贴合螺母的尺寸且在紧固过程中固定住螺母的螺栓定位构造,角度转盘的上侧设置转角传感器;电磁反力臂装置安装在套筒侧,可以起到套筒外壳的作用;减速装置两端分别与套筒和水平传动装置采用轮轴系统连接,可以将水平传动装置的高转速转化成套筒的低转速,确保可以精确地复查螺栓扭矩和螺栓施拧;垂直传动装置和水平传动装置连接,过度装置与垂直传动装置连接,动力轴和过度装置连接,动力轴直接和电机连接。本实用新型能精确地保证螺栓达到终拧扭矩,防止出现检查失误;操作方便,检查速度迅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结构、桥梁结构、输变电装置、风电结构的高强螺栓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高强度螺栓电动检查扳手。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大跨结构、跃层结构、超高结构和大空间结构如雨后春笋出现在我国土地上,大量建筑已成为当地甚至我国的标志性建筑。这些建筑大都采用自重轻、强度高的钢结构,结构节点往往采用了大量的螺栓连接。随着结构越来越大,越来越复杂,在通过螺栓连接副连接时,单个接头需要的螺栓数量也越来越多,施工时,由于施拧的先后次序不同,同一个节点板上螺栓的预紧力衰减会不同,这将导致终拧后的各螺栓的预紧力和终拧扭矩达不到预期值,并且施工人员采用手动扳手或普通扭矩扳手时,将会出现漏拧、假拧、欠拧和超拧情况,这对结构运营安全具有一定的隐患,所以对终拧后节点上的螺栓进行检查是非常有必要的。
现有高强螺栓终拧扭矩检查多松扣法,先在螺母处从钢板经螺母到螺栓尾部画一条直线,后采用手动扭矩扳手人工沿螺栓松动方向将螺母回转一定角度,后再沿螺栓拧紧方向将螺母拧到与划线处严格重合,读出此时扭矩扳手上显示的扭矩值,该扭矩值即为终拧扭矩检查值。检查扭矩合格则表示螺栓施拧合格,如果检查不合格则需扩大抽查数量,如再不合格,则需要对该节点所有螺栓进行检查,扳手每次使用需要进行标定。检查时,虽然会通过划线进行复查,手动扭矩扳手人工沿螺栓松动方向将螺母回转的角度不精确,人工划线的位置容易出现偏差,并且检查人员人力施拧螺栓,劳动强度大,所以工作效率低,且一组检查人员需要4个以上。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高强度螺栓电动检查扳手,该方案采用松扣法进行螺栓的终拧检查工作,能自动实现松一定角度后再严格按照松的角度拧紧螺栓,自动记录检查扭矩值;并能实时采集扭矩传感器和角度传感器的数据,通过交互式设备进行系统数据的上传云端管理系统、数据分析和不合格数据的判定与报警。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新型高强度螺栓电动检查扳手,所述扳手包括套筒、角度转盘、扭矩传感器、电磁反力臂装置、减速装置、水平传动装置、垂直传动装置,过度装置、动力轴和电机,所述角度转盘和所述扭矩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套筒上,所述套筒包含用于贴合螺母的尺寸且在紧固过程中固定住螺母的螺栓定位构造,所述角度转盘的上侧设置转角传感器;所述电磁反力臂装置安装在所述套筒侧,可以起到所述套筒外壳的作用;所述减速装置两端分别与所述套筒和所述水平传动装置采用轮轴系统连接,可以将所述水平传动装置的高转速转化成所述套筒的低转速,确保可以精确地复查螺栓扭矩和螺栓施拧;所述垂直传动装置和所述水平传动装置连接,所述过度装置与垂直传动装置连接,所述动力轴和过度装置连接,所述动力轴直接和电机连接。
本方案中,所述电机为设备提供动力,将动力之间传递给所述动力轴;所述动力轴通过过度装置带动垂直传动装置转动;所述垂直传动装置将动力传递给所述水平传动装置,所述水平传动装置再将带动所述套筒和减速装置转动。
所述电动检查扳手还包括控制器,数据储存、处理、控制和无线交换装置,显示装置,交互式操作装置,所述控制器,数据储存、处理、控制和无线交换装置,显示装置和交互式操作装置为设备的数据计算、输入和分析的核心装置,与所述电机、角度转盘、扭矩传感器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琪晖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未经杭州琪晖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96132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