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混凝土转动输送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0962669.X | 申请日: | 2020-05-29 |
公开(公告)号: | CN212507451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9 |
发明(设计)人: | 范丹莺;姚利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瑞鑫建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21/04 | 分类号: | E04G21/04 |
代理公司: | 重庆中之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3 | 代理人: | 马晨博 |
地址: | 313000***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混凝土 转动 输送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混凝土转动输送装置,包括用于输送混凝土的泵管,所述泵管的管壁上转动连接有齿轮环,所述齿轮环传动连接变速电机,齿轮环上固定连接有对称设置的竖向杆,所述竖向杆之间铰接有弧形的滑槽,所述滑槽的顶端铰接有支撑杆,泵管的末端固定连接有滑环,所述滑环与所述支撑杆滑动配合。其解决了从泵管落下的大颗粒混凝土会堆积在一处形成小山状的混凝土包,给操作人员平铺混凝土带来不便,增加了施工难度,降低了施工效率的技术问题,产生了操作工人直接对混凝土进行振捣,无需进行混凝土铺设,节省了操作工序,方便下次混凝土的泵送,提高了施工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企业效益的技术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混凝土输送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混凝土转动输送装置。
背景技术
混凝土一般通过搅拌车将混凝土从搅拌站运送到施工现场,搅拌车将混凝土转运到泵车,由泵车将混凝土输送到构件处进行混凝土浇筑,在一些大体积、大方量的构件施工过程中,由于泵管需要提前固定,从泵管落下的大颗粒混凝土会堆积在一处形成小山状的混凝土包,给操作人员平铺混凝土带来不便,增加了施工难度,降低了施工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混凝土转动输送装置,其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从泵管落下的大颗粒混凝土会堆积在一处形成小山状的混凝土包,给操作人员平铺混凝土带来不便,增加了施工难度,降低了施工效率的问题。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种混凝土转动输送装置,包括用于输送混凝土的泵管,所述泵管的管壁上转动连接有齿轮环,所述齿轮环传动连接变速电机,齿轮环上固定连接有对称设置的竖向杆,所述竖向杆之间铰接有弧形的滑槽,所述滑槽的顶端铰接有支撑杆,泵管的末端固定连接有滑环,所述滑环与所述支撑杆滑动配合。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为:待搅拌车将混凝土转运到泵车上后,伸缩泵管将泵管伸到构筑物处,用支架对泵管进行固定,然后将支撑杆支撑在泵管的滑环上,使滑槽处于倾斜向下的状态,泵车对混凝土进行泵送,启动变速电机,变速电机带动齿轮环转动,齿轮环带动倾斜的滑槽转动,滑槽转动的过程中,支撑杆沿滑环跟随滑槽转动,转动的滑槽将泵管的混凝土均匀地铺设在大体块的构筑件内,待四周铺设均匀后,使支撑杆与滑环脱离,对构筑件中心铺设混凝土,操作工人直接对混凝土进行振捣,无需进行混凝土铺设,节省了操作工序,方便下次混凝土的泵送,提高了施工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企业效益。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转动的滑槽将泵管的混凝土均匀地铺设在大体块的构筑件内,其解决了从泵管落下的大颗粒混凝土会堆积在一处形成小山状的混凝土包,给操作人员平铺混凝土带来不便,增加了施工难度,降低了施工效率的技术问题,产生了操作工人直接对混凝土进行振捣,无需进行混凝土铺设,节省了操作工序,方便下次混凝土的泵送,提高了施工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企业效益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前视结构示意图。
上述附图中1、泵管;11、齿轮环;12、变速电机;13、竖向杆;14、滑槽;15、支撑杆;16、滑环;17、支架;18、挡板;19、橡胶管;10、舌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
如附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混凝土转动输送装置,包括用于输送混凝土的泵管1,所述泵管1的管壁上转动连接有齿轮环11,所述齿轮环11传动连接变速电机12,齿轮环11上固定连接有对称设置的竖向杆13,所述竖向杆13之间铰接有弧形的滑槽14,所述滑槽14的顶端铰接有支撑杆15,泵管1的末端固定连接有滑环16,所述滑环16与所述支撑杆15滑动配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瑞鑫建材有限公司,未经浙江瑞鑫建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96266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