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双电压干式变压器有效
申请号: | 202020962945.2 | 申请日: | 2020-05-29 |
公开(公告)号: | CN21174289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3 |
发明(设计)人: | 李德志;杨建敏;毛大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巨邦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F27/29 | 分类号: | H01F27/29;H01F27/3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聚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50 | 代理人: | 陈小玲 |
地址: | 325600 浙江省温***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压 变压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电压干式变压器,第一接线端子和第二接线端子设置在第一接线面板上,调压端子结构设置在第二接线面板上,通过所述第一接线面板和所述第二接线面板在浇注线圈部件侧壁上错开设置,使所述第一接线端子和所述第二接线端子与所述调压端子结构不处在同一安装接线面板上,二者互不干扰,这样设计的好处在于,增大了所述第一接线端子、所述第二接线端子和所述调压端子结构之间的安全距离,有效防止爬电或闪络放电的现象发生,同时,连接所述第一接线端子与第二接线端子的导电管结构也无需作折弯处理,使导电管结构在第一接线面板上呈直管结构或斜管结构延伸布置,简化安装工艺,减少了安装步骤,提高了安装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干式变压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电压干式变压器。
背景技术
随着国内经济发展,电力负荷密度和容量也逐渐增加,电力系统电网电压等级的不断提升,原来的10kV配网已不能适应发展需要,因此各电力部门提出提高配电电压,如果将现有电压直接提升为20kV,投资费用太高、周期长,配套的设备也需更换,所以只能根据各地实际情况逐步改造,为了配合现有10kV电压,一方面实现变压器10kV和20kV两个不同电压等级的转换,另一方面实现了投资少却能满足这种情况。双电压干式变压器正是在这种情况下诞生。
中国专利文献CN202373438U公开了一种双电压干式变压器,包括有变压器横梁和变压器外壳,所述变压器横梁位于变压器外壳上方,所述变压器外壳表面设置有接线面板,还包括有一次线圈,所述一次线圈位于变压器外壳内部并绕制成上段线圈和下段线圈,所述一次线圈的接线端子凸出于接线面板,分别为第一接线端子、第二接线端子、第三接线端子和第四接线端子,所述接线端子之间通过连接杆连接,所述上段线圈和所述下段线圈分别设有若干调压端子。
但是这种双电压干式变压器在实际使用中仍存在以下问题:1.由于双电压变压器的接线端子和调压端子的数量是正常变压器的两倍,容量越小的变压器的接线端子与调压端子之间距离越近,容易出现爬电或闪络放电的现象,存在安全隐患;2.为了使所述连接杆与所述调压端子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需要对所述连接杆折弯处理,操作麻烦,费时费力,且所述连接杆长度长,生产成本高。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接线端子和调压端子距离过近容易出现爬电或闪络放电的问题,以及需要对连接杆折弯处理,操作费时费力的问题,从而提供一种接线端子和调压端子设置在不同接线面板上,端子之间安全距离大,且连接杆无需折弯,安装方便,安全性高的双电压干式变压器。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双电压干式变压器,包括铁芯和套设在所述铁芯上的三个浇注线圈部件,所述浇注线圈部件包括设置其内的上线圈绕组和下线圈绕组,以及错开设置其侧壁上的第一接线面板和第二接线面板,所述第一接线面板上设置有连接所述上线圈绕组的至少一组第一接线端子,和连接所述下线圈绕组的至少一组第二接线端子,所述第二接线面板上设置有分别连接所述上线圈绕组和所述下线圈绕组的调压端子结构,所述第一接线面板上设置有连通所述第一接线端子与所述第二接线端子的导电管结构,所述导电管结构呈直管或斜管结构延伸设置且不经过所述第二接线面板。
在上述双电压干式变压器中,每组所述第一接线端子包括错开设置在所述上线圈绕组两端的第一进线端子和第一出线端子,每组所述第二接线端子包括错开设置在所述下线圈绕组两端的第二进线端子和第二出线端子。
在上述双电压干式变压器中,所述导电管结构包括连接同一所述浇注线圈部件上的所述第一进线端子和所述第二进线端子的第一导电管,和连接同一所述浇注线圈部件上的所述第一出线端子和所述第二出线端子的第二导电管,所述第一导电管和所述第二导电管为直管结构。
在上述双电压干式变压器中,所述导电管结构还包括使三个所述浇注线圈部件分别两两相连的多个第三导电管,所述第三导电管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浇注线圈部件上的所述第一导电管和所述第二导电管一端相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巨邦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巨邦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96294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可穿戴设备及其定位天线
- 下一篇:一种用于青少年教学的智能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