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卧式自吸泵用整体式自吸盘有效
申请号: | 202020963887.5 | 申请日: | 2020-05-29 |
公开(公告)号: | CN21220249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22 |
发明(设计)人: | 范河生;岑昌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凌霄泵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D9/02 | 分类号: | F04D9/02;F04D29/42 |
代理公司: | 北京圣州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818 | 代理人: | 王振佳 |
地址: | 5296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卧式 吸泵用 整体 吸盘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卧式自吸泵用整体式自吸盘,包括自吸盘本体和设置在自吸盘本体内侧的隔板,隔板和自吸盘本体设置为一体式结构;自吸盘本体包括侧边部、外底板和内底板,内底板固定在外底板的里侧,外底板的边缘与侧边部连接;内底板通过连接立板与隔板连接,连接立板的下端边缘与外底板连接,外底板上设置有与隔板相适应的通孔,隔板设置为U型结构,且隔板的端部靠近侧边部设置有开口,开口设置为半圆形结构;外底板设置为中心向远离内底板方向凸起的弧形结构。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结构的卧式自吸泵用整体式自吸盘,将自吸盘设置为整体式结构,其结构简单耐用,且自吸效果较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吸泵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卧式自吸泵用整体式自吸盘。
背景技术
自吸泵在泵启动前不需灌水(仅需于安装后第一次启动时向泵壳中灌水,无需向进水管中灌水),自吸泵启动后叶轮高速旋转,由于离心力的作用,叶轮流道内的液体会向外排出,这样叶轮的入口就形成了真空,与叶轮入口相连通的泵入口管道内的空气进入泵内,与泵腔内的液体混合,经叶轮排出至泵腔上部的气液分离室,气体和液体分离后,气体由泵的出水管道排出,液体比重较大,下沉后经回流孔回到叶轮入口,继续与泵入口管道内的空气相混合,如此反复循环,逐渐将泵入口管道内的空气排净,实现正常的抽水工况。
自吸泵与传统的离心泵相比,使用操作简单,不但省去了启动前向入口管内灌注大量引水的麻烦,也省去了进水管底阀,减少了进水阻力,减少能量损失。自吸泵的结构与普通离心泵有很多相同之处,例如都具有泵壳、增压室、叶轮、马达等。但是,自吸泵为了实现自吸功能,泵壳内必须能储存足够量的水。因此,如何充分利用传统离心泵结构,并在此基础上将其改造成自吸泵是业界共同关注的难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卧式自吸泵用整体式自吸盘,将自吸盘设置为整体式结构,其结构简单耐用,且自吸效果较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卧式自吸泵用整体式自吸盘,包括自吸盘本体和设置在所述自吸盘本体内侧的隔板,所述隔板和所述自吸盘本体设置为一体式结构;
所述自吸盘本体包括侧边部、外底板和内底板,所述内底板固定在所述外底板的里侧,所述外底板的边缘与所述侧边部连接;
所述内底板通过连接立板与所述隔板连接,所述连接立板的下端边缘与所述外底板连接,所述外底板上设置有与所述隔板相适应的通孔,所述隔板设置为U型结构,且所述隔板的端部靠近所述侧边部设置有开口,所述开口设置为半圆形结构;
所述外底板设置为中心向远离所述内底板方向凸起的弧形结构。
优选的,所述外底板和所述内底板均设置为圆形结构,且所述内底板的直径小于所述外底板的直径,所述外底板与所述内底板为一体式结构。
优选的,所述连接立板与隔板相垂直,且分别固定在所述隔板的两端边缘,与所述内底板和所述外底板相连接。
优选的,所述内底板向远离所述外底板一侧凸起,所述外底板的上表面距所述侧边部上边缘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内底板的上表面距所述侧边部上边缘之间的距离。
优选的,所述自吸盘本体和所述隔板的材质均为耐高温尼龙。
因此,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结构的卧式自吸泵用整体式自吸盘,将自吸盘设置为整体式结构,其结构简单耐用,且自吸效果较好。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卧式自吸泵用整体式自吸盘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卧式自吸泵用整体式自吸盘实施例的后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凌霄泵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东凌霄泵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96388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对中机构和输送机
- 下一篇:一种包芯线包镁加入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