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火电厂气氨管道快速疏通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0965225.1 | 申请日: | 2020-05-29 |
公开(公告)号: | CN212349762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15 |
发明(设计)人: | 齐吉锴;马东森;张恩元;赵春霞;冯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齐吉锴 |
主分类号: | B08B9/032 | 分类号: | B08B9/032;B08B13/00 |
代理公司: | 浙江专橙律师事务所 33313 | 代理人: | 朱孔妙 |
地址: | 253024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火电厂 管道 快速 疏通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火电厂气氨管道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火电厂气氨管道快速疏通的装置,包括气氨管道装置、连接于气氨管道装置左下端的排水装置和右下端的给水装置,给水装置包括加热装置、储水箱、第一给水管、水泵、第二给水管和第一电动阀门,储水箱放置在加热装置上端,气氨管道装置包括第一气氨管道、第二气氨管道、前截门、Y型滤网、流量计、第二电动阀门和后截门,第一气氨管道的内部设置有液位传感器,排水装置包括第一排水管、第三电动阀门和污水池,此种装置,利用堵塞管道的结晶体可溶性,在进水侧注入热水,结晶体溶解后,从出水侧排出,疏通时间大大缩短,安全性大大提高,而且能降低成本。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火电厂气氨管道领域,具体为一种火电厂气氨管道快速疏通的装置。
背景技术
我国火电厂大都上了脱硝系统,由于各种原因,例如液氨品质差,含有油、水、铁杂质多;液氨中不可避免带入一定量水,形成氨水,与系统中的铜、铁、锌发生反应,生成沉淀物,日积月累,堵塞系统。冬季温度低,氨气密度增大流速相对降低,如果氨气管道中有一定的粉末状杂质,对其携带力下降,极易在阀门阀芯等节流明显的部位形成沉积,最终导致堵塞,出现供氨压力、流量下降的异常。严重时,会导致机组停运。
但清理过程,危险性大,费事费力;旁路喷氨,导致喷氨量增大,增加生产成本;而且会造成后续工艺的硫酸氢铵大量生成,导致空预器压差变高,影响设备正常运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火电厂气氨管道快速疏通的装置,可以解决安全高效的疏通管道的围问题,且能降低生产成本。
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火电厂气氨管道快速疏通的装置,包括气氨管道装置、连接于气氨管道装置左下端的排水装置和右下端的给水装置,给水装置包括加热装置、储水箱、水泵,储水箱放置在加热装置上端,水泵放置在储水箱的左侧,储水箱上端和水泵上端之间连接有第一给水管,水泵的左端连接有第二给水管,第二给水管远离水泵的一端连接在气氨管道装置的左下端,第二给水管外部连接有第一电动阀门,储水箱上端开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进水口在出水口的右侧,第一给水管远离水泵的一端穿过进水口延伸到储水箱内,气氨管道装置包括连接于第二给水管远离水泵的一端的第一气氨管道和连接于第一气氨管道左端的Y型过滤网和连接于Y型过滤网左端的第二气氨管道,第二气氨管道外端连接有前截门,第一气氨管道外部从左到右依次连接有流量计、第二电动阀门和后截门,第一气氨管道的内部设置有液位传感器,排水装置包括连接于Y型过滤网下端第一排水管和连接于第一排水管远离气氨管道的一端的污水池,第一排水管的外部连接有第三电动阀门,第一排水管远离气氨管道的一端延伸到污水池内部。
可选的,所述靠近储水箱底端的外侧壁上设有液位标记线。
可选的,所述液位传感器位于第二给水管与气氨管道连接处和第一排水管与气氨管道连接处之间。
可选的,所述第二给水管与气氨管道连接处和第一排水管与气氨管道连接处均设有密封圈。
本实用新型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此种装置,利用堵塞管道的结晶体可溶性,在进水侧注入热水,结晶体溶解后,从出水侧排出,疏通时间大大缩短,安全性大大提高,而且能降低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图1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说明:
1、加热装置;2、储水箱;3、第一给水管;4、水泵;5、第二给水管;6、第一电动阀;7、后截门;8、第一气氨管道;9、第二电动阀门;10、流量计;11、Y型滤网;12、前截门;13、第一排水管;14、第三电动阀门;15、污水池;16、液位传感器;17、第二气氨管道;18、给水装置;19、气氨管道装置;20、排水装置;201、进水口;202、出水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齐吉锴,未经齐吉锴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96522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换热装置、换热组件及扰流结构
- 下一篇:公务一体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