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连接式盖板组件及动力电池有效
申请号: | 202020965307.6 | 申请日: | 2020-05-31 |
公开(公告)号: | CN212303783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05 |
发明(设计)人: | 高顺航;孙新乐;王稳;王珏;陈森 | 申请(专利权)人: | 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50/15 | 分类号: | H01M50/15;H01M50/176;H01M50/51;H01M50/529;H01M50/531;H01M50/586;H01M50/593;H01M10/48;G01R31/389;G01R31/392;G01R31/52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旭昌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3126 | 代理人: | 曹芸丽 |
地址: | 2132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接 盖板 组件 动力电池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连接式盖板组件及动力电池,其中,所述连接式盖板组件包括密封设置于壳体内,以构成相邻布置的两电芯间绝缘分隔的主体,和构成相邻两电芯电联接的电连接体;该电连接体包括与其一电芯的正极输出端电联接的第一连接部,和与另一电芯的负极输出端电联接的第二连接部,以及贯通设置在主体上以构成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间电联接的中间连接体。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连接式盖板组件,通过设置主体可将相邻的两电芯绝缘隔离开,有效避免电芯的电极输出端与主体间接触而短路,从而利于电池安全性能的提高。并通过设置电连接体,使得其一电芯的正极输出端和另一电芯的负极输出端间电性联接,而实现两电芯之间的串联。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动力电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连接式盖板组件;同时,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装设有该连接式盖板组件的动力电池。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动力电池上的盖板组件主要的作用是实现壳体开口的密封,并起到安全保护的效果。显然,在壳体内只安装一个电芯不利于电池电量的提高。而为了提升电池的电量则需要在壳体内安装多个电芯,通过电芯之间的串联来增大电池的电量。但由于目前应用在电芯串联间的结构设计不合理,导致电池的安全性能差,在应用上受到一定的限制。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连接式盖板组件,以能够实现壳体内电芯之间的电性串联。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连接式盖板组件,连接式盖板组件,装设于电池包的壳体内,以构成所述壳体内相邻布置的两电芯间的电联接,所述连接式盖板组件包括:
主体,密封设置于所述壳体内,以构成相邻布置的两所述电芯间的绝缘分隔;
电连接体,包括与其一所述电芯的正极输出端电联接的第一连接部,和与另一所述电芯的负极输出端电联接的第二连接部,以及贯通设置在所述主体上以构成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间电联接的中间连接体。
进一步的,所述主体包括平行布置的两个基板,以及填充于两所述基板间的内绝缘板。
进一步的,于所述内绝缘板内设有与所述中间连接体电联接的电压采集板;所述电压采集板由所述中间连接体向所述内绝缘板至少一端部延伸设置。
进一步的,于所述电压采集板上构造有至少部分包绕于所述中间连接体外周面上的连接面,所述中间连接体与所述连接面至少部分焊接固连,以构成所述中间连接体与所述电压采集板间的电联接。
进一步的,相对于所述内绝缘板,于两所述基板的另一侧均覆盖有以超声波焊接的方式固连于所述基板上的外绝缘板。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中间连接体均采用铝制成,所述第二连接部采用铜制成。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均为极块,所述中间连接体为焊接固连于两所述极块间的柱体。
进一步的,对应于两所述极块,于所述外绝缘板上分别构造有供所述极块嵌入的安装槽。
进一步的,于两所述基板上开设有供所述中间连接体穿过的通孔,并于所述通孔内设有包绕在所述中间连接体上、以构成所述中间连接体与各所述基板间绝缘密封的密封圈。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势:
(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连接式盖板组件,通过设置主体可将相邻的两电芯绝缘隔离,有效避免电芯的电极输出端与主体间接触而短路,从而利于电池安全性能的提高。并通过设置电连接体,使得其一电芯的正极输出端和另一电芯的负极输出端间电性联接,而实现两电芯之间的串联,其结构简单,串联效果好,利于提升电池的电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96530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