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能量密度无线通信设备蓄电池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020968562.6 | 申请日: | 2020-06-01 |
公开(公告)号: | CN212461812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2 |
发明(设计)人: | 兰传哲;袁梦尘;杜聪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瑞鸿电气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613 | 分类号: | H01M10/613;H01M10/42;H01M50/20;H01M50/233 |
代理公司: | 郑州银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1158 | 代理人: | 安申涛 |
地址: | 450000 河南省郑州市高新***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能量 密度 无线通信 设备 蓄电池 结构 | ||
1.一种高能量密度无线通信设备蓄电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高能量密度无线通信设备蓄电池结构包括承载龙骨、绝缘防护壳、弹性阻燃绝缘层、片状锂电池、接线电极,其中所述承载龙骨为横断面呈矩形的框架结构,嵌于绝缘防护壳内并与绝缘防护壳间同轴分布,且所述承载龙骨前端面及后端面与绝缘防护壳前端面及后端面均设1—5毫米的接线腔,侧表面与绝缘防护壳内侧面滑动连接,所述绝缘防护壳为横断面为矩形的密闭腔体结构,所述片状锂电池至少两个,嵌于承载龙骨内,并与承载龙骨轴线平行分布,且相邻两个片状锂电池间通过两层间通过两层弹性阻燃绝缘层相互隔离,且两弹性阻燃绝缘层间设宽度不小于0.1毫米的导气腔,所述导气腔与接线腔连通,所述接线电极共两个,嵌于绝缘防护壳前端面并对称分布在绝缘防护壳轴线两侧,且两个接线电极间间距为绝缘防护壳宽度的30%—80%,所述接线电极前端面超出绝缘防护壳前端面0—10毫米,后端面位于接线腔内,且两个接线电极中,其中一个电极与各片状锂电池正极电气连接,另一个接线电极与各片状锂电池负极电气连接,所述绝缘防护壳前端面及后端面均设至少一个与导气腔连通,并分布在同一平面内的散热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能量密度无线通信设备蓄电池结构 ,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接线电极包括电极柱、接线端子及跳线,所述电极柱后端面与接线端子电气连接,所述接线端子数量不少于片状锂电池数量的1.5倍,且每个片状锂电池的电极均通过导线与一条接线端子电气连接,所述跳线至少一个,且每条跳线均与两个接线端子电气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能量密度无线通信设备蓄电池结构 ,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承载龙骨与绝缘防护壳前端面及后端面间均通过硬质绝缘阻燃垫块连接,且所述硬质绝缘阻燃垫块分别嵌于绝缘防护壳前端面及后端面的接线腔内,且位于绝缘防护壳前端面的接线电极间通过硬质绝缘阻燃垫块相互隔离。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能量密度无线通信设备蓄电池结构 ,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弹性阻燃绝缘层横端面为矩形、正弦波、余弦波结构中的任意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能量密度无线通信设备蓄电池结构 ,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口至少一个,且当为两个及两个以上时,各散热口沿着绝缘防护壳前端面轴线方向均布,且所述散热口宽度与导气腔宽度一致,总长度为绝缘防护壳前端面长度的10%—8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能量密度无线通信设备蓄电池结构 ,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绝缘防护壳包括盒盖、壳体及连接滑槽,所述盒盖包覆在壳体前端面并构成密闭腔体结构,所述连接滑槽至少两条,对称分布在壳体两侧外侧面,且所述连接滑槽轴线与壳体轴线采用平行分布及垂直分布两种分布结构中的任意一种。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高能量密度无线通信设备蓄电池结构 ,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滑槽轴线与壳体轴线平行分布时,壳体每个侧面均设一条连接滑槽,且各连接滑槽均与壳体轴线均布在同一平面内。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高能量密度无线通信设备蓄电池结构 ,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滑槽轴线与壳体轴线垂直分布时,壳体每个侧面均设至少两条条连接滑槽,且各连接滑槽均沿壳体轴线方向均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瑞鸿电气有限公司,未经中瑞鸿电气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968562.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自适应硅链调压装置
- 下一篇:一种混凝土强度监测用悬挑式激振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