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控制臂、前悬架系统及车辆有效
申请号: | 202020969595.2 | 申请日: | 2020-06-01 |
公开(公告)号: | CN212400806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26 |
发明(设计)人: | 王明;鲁慧;许晓波;刘德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G7/00 | 分类号: | B60G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远智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59 | 代理人: | 林波 |
地址: | 130011 吉林省长***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控制 悬架 系统 车辆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控制臂、前悬架系统及车辆,属于车辆设计技术领域,该控制臂包括控制臂本体;控制臂球头和衬套,分别设置于所述控制臂本体的两端,所述控制臂本体的中部设有加强筋,所述控制臂本体的横截面面积自所述中部向所述控制臂球头和所述衬套的两端逐渐减小,所述控制臂本体的结构强度小于所述控制臂球头的结构强度,以使所述控制臂本体能够先于所述控制臂球头发生变形。该控制臂在车辆遭受到冲击等恶劣工况时,控制臂本体能够在控制臂球头损坏前发生弯曲变形,此损坏肉眼可见,使得驾驶人员和维修人员能够及时观察到控制臂的变形情况,并判断车辆是否需要维修,避免驾乘人员遭受由于球头损坏而导致的重大事故,提高车辆使用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设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控制臂、前悬架系统及车辆。
背景技术
悬架系统是现代汽车上的重要总成之一,是汽车车身与车轮之间的一切传递力连接装置的总称,其作用是传递作用在车轮和车身之间的力和力矩,缓冲由不平路面传给车架或车身的冲击,并衰减由此引起的振动,对车辆的行驶平顺性和操纵稳定性有很大的影响。
控制臂作为车辆悬挂系统的导向和传力元件,将作用在车轮上的各种力传递给车身,同时保证车轮按一定轨迹运动。控制臂分别通过球铰或者衬套把车轮和车身弹性地连接在一起,因而要求控制臂(包括与之相连的衬套及球头)应有足够的刚度、强度和使用寿命。控制臂分为前控制臂和下控制臂,现有的下控制臂多为单球头式控制臂,大多呈弧形结构,且其外形较为简单,结构强度定义不明确,在遇到车辆损坏时,球头处的损坏为破坏性损伤,一经破坏,车辆将无法继续行驶。另外,现有控制臂强度较低,无法满足重型车辆在各种路况下的要求。
因此,如何提出一种控制臂、前悬架系统及车辆,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控制臂,控制臂强度能在满足整车强度要求的同时,控制臂本体可以先于控制臂球头损坏而发生弯曲,以便及时发现故障进行维修,提高使用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前悬架系统,该前悬架系统具有较高的可靠性、稳定性和使用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的第三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该车辆的稳定性、可靠性和驾乘安全性均得到提高。
如上构思,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控制臂,包括:
控制臂本体;
控制臂球头和衬套,分别设置于所述控制臂本体的两端,所述控制臂本体的中部设有加强筋,所述控制臂本体的横截面面积自所述中部向所述控制臂球头和所述衬套的两端逐渐减小,所述控制臂本体的结构强度小于所述控制臂球头的结构强度。
作为上述控制臂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控制臂本体沿其延伸方向为变截面结构。
作为上述控制臂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控制臂本体沿其延伸方向的各截面形状均大致呈矩形。
作为上述控制臂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矩形的下表面设有凹槽;
自所述控制臂球头至所述衬套的方向,所述凹槽的深度逐渐增大。
作为上述控制臂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控制臂本体的下侧两边缘处分别设有第一加强筋和第二加强筋,所述第一加强筋和所述第二加强筋与所述控制臂本体之间形成所述凹槽,所述第一加强筋的厚度与所述第二加强筋的厚度沿所述控制臂本体的延伸方向处处相等。
作为上述控制臂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加强筋和所述第二加强筋均垂直于所述控制臂本体。
作为上述控制臂的优选技术方案,在垂直于所述控制臂本体的延伸方向的横截面中,所述第一加强筋和所述第二加强筋关于所述控制臂本体的中心轴线对称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96959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浸塑工艺前除油装置
- 下一篇:一种醋酸酯循环水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