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弧形采光天窗桁架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020970602.0 | 申请日: | 2020-06-01 |
公开(公告)号: | CN212773078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23 |
发明(设计)人: | 王松林;张峥;张月强;蒋玲;周旋 | 申请(专利权)人: |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B7/18 | 分类号: | E04B7/18;E04D13/03;E04B1/19;E04B1/58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5 | 代理人: | 叶敏华 |
地址: | 200092***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弧形 采光 天窗 桁架 结构 | ||
1.一种弧形采光天窗桁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多根三管主桁架(200)以及叶片结构的平面桁架单元,各叶片结构的平面次桁架单元的头部、尾部分别通过外环插板(400)支承在多排平行设置的三管主桁架(200)上,所述三管主桁架(200)的两侧分别连接两个钢结构框柱(500),各叶片结构的平面次桁架单元之间通过斜撑单元(300)相互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弧形采光天窗桁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一根叶片结构的平面次桁架单元包括两榀对称设置的弧形平面次桁架(100),各叶片结构的平面次桁架单元的弧形平面次桁架(100)之间的头部、尾部依次通过斜撑单元(300)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弧形采光天窗桁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平面次桁架(100)包括分别由钢杆构成的上弦弧形杆(101)、斜腹架(102)、下弦弧形杆(103)和竖腹架(104),所述上弦弧形杆(101)、所述下弦弧形杆(103)沿桁架轴线方向贯通,且二者上、下对应设置,多根所述斜腹架(102)的端部依次连接在所述上弦弧形杆(101)和所述下弦弧形杆(103)之间,且各斜腹架(102)的端部连接所述竖腹架(104),各竖腹架(104)的两端分别设于上弦弧形杆(101)、下弦弧形杆(103)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弧形采光天窗桁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斜腹架(102)、所述竖腹架(104)分别与上弦弧形杆(101)、所述下弦弧形杆(103)采用相贯焊接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弧形采光天窗桁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斜腹架(102)为倒V形结构架,上弦弧形杆(101)、斜腹架(102)、下弦弧形杆(103)的截面均采用圆钢管。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弧形采光天窗桁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三管主桁架(200)的横剖面呈倒三角形结构,纵剖面呈弧形结构,所述三管主桁架(200)包括主桁架上弦杆(201)、主桁架下弦杆(202)、主桁架斜腹杆(203)和主桁架顶腹杆(204),所述主桁架下弦杆(202)通过两个所述主桁架斜腹杆(203)分别与设于顶部的两个主桁架上弦杆(201)连接,两个主桁架上弦杆(201)之间连接主桁架顶腹杆(204),共同构成倒三角结构,所述上弦弧形杆(101)与所述主桁架上弦杆(201)之间采用相贯焊接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弧形采光天窗桁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弦弧形杆(103)和所述主桁架下弦杆(202)之间通过外环插板(400)连接,所述外环插板(400)沿所述主桁架下弦杆(202)竖向对称轴分为第一插板(401)和第二插板(402),第一插板(401)和第二插板(402)从左、右两侧焊接在所述主桁架下弦杆(202)上。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弧形采光天窗桁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斜撑单元(300)包括上弦杆(301)、下弦杆(302)、斜腹杆(303)和竖腹杆(304),所述上弦杆(301)、所述下弦杆(302)分别焊接在叶片结构的平面次桁架单元的两个对称设置的弧形平面次桁架(100)的端部上、下两侧,两根竖腹杆(304)分别设于所述上弦杆(301)、所述下弦杆(302)的两侧,并焊接在弧形平面次桁架(100)的上弦弧形杆(101)、下弦弧形杆(103)之间,上弦杆(301)、下弦杆(302)、两根竖腹杆(304)构成矩形结构的受力单元,所述斜腹杆(303)设于矩形结构对角处。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弧形采光天窗桁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环插板(400)在主桁架下弦杆(202)的顶端的高度不小于200mm,所述外环插板(400)在主桁架下弦杆(202)的底端的高度不小于100mm。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弧形采光天窗桁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弦弧形杆(103)通过相贯焊缝焊接于所述外环插板(400)的两侧,外环插板(400)的端部距所述下弦弧形杆(103)相贯焊缝的距离不小于100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970602.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