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便于底部堵漏和上部加高的铁路现浇道床纵向模板有效
申请号: | 202020975501.2 | 申请日: | 2020-06-02 |
公开(公告)号: | CN212533564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12 |
发明(设计)人: | 王树成;康艳军;张治荣;温爱明;冯爱;陈晋;高飞;郑天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十七局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B29/00 | 分类号: | E01B29/00 |
代理公司: | 太原新航路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4112 | 代理人: | 王云峰 |
地址: | 030032 山***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便于 底部 堵漏 上部 加高 铁路 道床 纵向 模板 | ||
本实用新型具体是一种便于底部堵漏和上部加高的铁路现浇道床纵向模板,解决了现有底部折边纵向模板在应用中存在漏浆判断不及时、堵漏效果差、曲线地段不适用的问题。一种便于底部堵漏和上部加高的铁路现浇道床纵向模板,面板的外表面顶部设置有一个上加强板、外表面底部设置有一个下加强板,面板外表面的左、右端部分别设置有两个端板,面板的上端面设置有加高面板,加高面板的外表面底部设置有连接板,连接板的水平板与上加强板的水平板紧密贴合,加高面板外表面的左、右端部分别设置有两个加高端板。本实用新型实现了底部方便堵漏、上部方便加高的目的,堵漏效果好,方便安装,方便拆卸,有效提高施工效率,具有密封性好、结构牢固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铁路工程施工用纵向模板,具体是一种便于底部堵漏和上部加高的铁路现浇道床纵向模板。
背景技术
在铁路长大隧道、城市地铁等工程中,常常需铺设现浇无砟道床,以减少后期维修工作量。现浇无砟道床属于与基面牢固连接的钢筋混凝土结构,能够将轨枕永久地固结在道床内。目前,道床混凝土浇筑用的纵向模板为底部折边模板,施工时底部折边与基面相贴合。
然而实践表明,现有底部折边纵向模板在应用中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漏浆判断不及时,当基面不够平整时极易造成道床底部混凝土漏浆,不及时堵漏会直接影响道床混凝土强度和使用寿命;现有纵向模板的底部折边遮挡了混凝土的底部边界,导致视线不通,作业人员无法及时判断是否出现漏浆;二是在底部折边处堵漏后仍会在底部折边的底部残留部分漏出的混凝土,堵漏效果差;三是在曲线地段施工时,道床外侧混凝土需加厚,施工时需要单独定制加高纵向模板,用于曲线地段的道床外侧,加高纵向模板利用率低、倒运工作量大,导致施工成本增加。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底部折边纵向模板在应用中存在漏浆判断不及时、堵漏效果差、曲线地段不适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便于底部堵漏和上部加高的铁路现浇道床纵向模板。
本实用新型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便于底部堵漏和上部加高的铁路现浇道床纵向模板,包括基面和与基面垂直的面板;面板的外表面顶部设置有一个上加强板、外表面底部设置有一个与上加强板同向放置的下加强板,且上加强板与下加强板均为与面板长度相等的L型结构;上加强板的水平板的上表面与面板的上端面齐平;下加强板的竖直板的下端面与面板的下端面齐平;面板外表面的左端部、右端部分别设置有两个与其垂直的端板;
面板的上端面设置有与其共面且与其长度相等的加高面板,加高面板的外表面底部设置有与其长度相等的L型结构的连接板,连接板的水平板与上加强板的水平板紧密贴合,且两者之间穿设有若干个连接螺栓;加高面板外表面的左端部、右端部分别设置有两个与其垂直的加高端板。
本实用新型中下加强板的结构设计在保证面板强度的基础上,能够在第一时间发现漏浆问题,并方便堵漏操作,堵漏后不会在纵向模板底部残留漏出的混凝土。
施工时,将面板放置于基面上,并用斜向撑杆固定与调整,使面板垂直度达到要求;当遇到曲线段时,通过连接螺栓将加高面板固定于面板的上端面,使得连接板与上加强板的水平板紧密贴合;浇筑时,如果在基面与面板之间出现漏浆,则在面板与基面的交界线处涂覆聚氨酯泡沫胶;拆模时,下加强板为撬棍提供了受力点,避免了敲击拆模对本纵向模板的损坏;本实用新型克服了底部折边纵向模板在应用中存在漏浆判断不及时、堵漏效果差、曲线地段不适用的问题。
一种便于底部堵漏和上部加高的铁路现浇道床纵向模板,还包括一根设置于下加强板与基面之间的弹性密封条,弹性密封条上设置有若干个与其紧密贴合的水平压板。
当面板与基面之间的缝隙较大时,可在加强板与基面之间加塞弹性密封条,并安装水平压板,进而提高面板与基面之间的密封性,防止浇筑时出现漏浆的问题,有效提高了道床混凝土的施工质量。
上加强板与下加强板之间沿竖向设置有若干个与面板垂直的加强筋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十七局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铁十七局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97550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盘管式余热回收炒灶
- 下一篇:一种复合材料输电线路直线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