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连续工作的五缸压裂泵动力端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020976391.1 | 申请日: | 2020-06-02 |
公开(公告)号: | CN212454711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2 |
发明(设计)人: | 宋任波;薛建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亚太金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B1/00 | 分类号: | F04B1/00;F04B53/14;F04B53/00;F04B53/16;E21B43/26 |
代理公司: | 苏州翔远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51 | 代理人: | 刘计成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连续 工作 五缸压裂泵 动力 结构 | ||
一种可连续工作的五缸压裂泵动力端结构,包括动力端整体,动力端整体包括机罩壳,机罩壳上设置有输入法兰,机罩壳内部设置有齿轮副、曲轴以及连杆组;齿轮副包括主动齿轮以及与其啮合的从动齿轮,连杆组包括五个结构相同的钢制三段式组合连杆;输入法兰与主动齿轮同轴连接,从动齿轮与曲轴同轴连接,五个钢制三段式组合连杆并排均匀地安装在曲轴上;钢制三段式组合连杆包括尾部带有连杆小头的连杆主体部分、上瓦背、下瓦背以及十字头;本方案设计的可连续工作的五缸压裂泵动力端结构,采用特殊的钢制三段式组合连杆,通过连杆小头与十字头内腔的结构配合,使两者接触面积增大,减小工作发热量和压力,增加压裂泵的工作时间,使效率得到提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压裂泵动力端结构设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连续工作的五缸压裂泵动力端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超高压、超深井、水平井、低渗透井的不断增多,油气开采的难度愈来愈大,油气田开发必须通过大型压裂作业才能解决增产稳定问题。同时随着常规油气资源日益枯竭,提升了非常规油气资源的开采价值,以页岩气为代表的非常规油气资源的开采更加依赖于大规模的压裂施工作业,进一步拓展了压裂施工作业区域,而且非常规油气的开采——特别是页岩气的单次压裂施工规模相当大。因此,随着深井、超深井和非常规油气资源的不断开发,大功率、高压力、大排量的压裂施工作业会越来越频繁,单井压裂时间也会越来越长,与之相对应的大型成套压裂设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压裂泵车是压裂装备的核心设备,柱塞泵作为压裂车的关键部件,其性能和技术水平对压裂泵车以至大型成套压裂设备的整体作业能力具有决定性影响。特别是为了适应我国井场多在丘陵山地,道路行驶条件差,井场布置面积小等特点,对既适合车载配置又具有高压力大排量的柱塞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2500型压裂车是压裂作业中最常用、做多的压裂设备;其缺点是在高压力作业下,单机设备排量低,不能在较恶劣的工况下长时间作业;在页岩气作业中需要十几台压裂车同时作业才能满足作业工艺中总排量的要求,这么多台车的同时作业,会占用很大的井场面积,与油气田井场条件受限的矛盾尤为突出。
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可连续工作的五缸压裂泵动力端结构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连续工作的五缸压裂泵动力端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连续工作的五缸压裂泵动力端结构,包括动力端整体,所述动力端整体包括机罩壳,所述机罩壳上设置有输入法兰,所述机罩壳内部设置有齿轮副、曲轴以及连杆组;所述齿轮副包括主动齿轮以及与其啮合的从动齿轮,所述连杆组包括五个结构相同的钢制三段式组合连杆;所述输入法兰与所述主动齿轮同轴连接,所述从动齿轮与所述曲轴同轴连接,五个所述钢制三段式组合连杆并排均匀地安装在所述曲轴上;所述钢制三段式组合连杆包括尾部带有连杆小头的连杆主体部分、上瓦背、下瓦背以及十字头,所述上瓦背和所述下瓦背安装在所述连杆主体的头部,所述连杆小头为圆柱形,在所述连杆小头圆柱形中心部分开设有第一销轴孔,所述十字头为圆筒状,内部空心,所述十字头侧面开设有第二销轴孔,所述连杆小头部分插入所述十字头内部,所述销轴从所述十字头侧面穿过所述第二销轴孔后插入所述第一销轴孔内部。
优选的,所述连杆主体部分的头部与所述上瓦背固定安装,所述上瓦背与所述下瓦背固定安装,同时所述上瓦背和所述下瓦背拼接后中间形成一圆孔,所述钢制三段式组合连杆通过所述圆孔固定安装在所述曲轴上。
优选的,所述十字头内腔底部为圆弧面,当所述连杆小头插入所述十字头内部时,所述连杆小头的底面与所述圆弧面贴合;所述十字头内腔左右两侧还设置有两个对应的台阶,同时所述连杆小头左右两侧凸出设置有与所述台阶相对应的两个压板。
优选的,所述机罩壳整体采用特殊低合金调质钢。
优选的,所述机罩壳表面设置有两个上下对应的弧板加强筋。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优点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亚太金属有限公司,未经苏州亚太金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97639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除臭净化系统
- 下一篇:一种电子元器件输送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