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防止带网孔零件的网孔面变形的模具有效
申请号: | 202020981530.X | 申请日: | 2020-06-02 |
公开(公告)号: | CN212384404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22 |
发明(设计)人: | 朱浔;游健;宁涛;王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宏明双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37/10 | 分类号: | B21D37/10;B21D3/16 |
代理公司: | 成都巾帼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60 | 代理人: | 邢伟 |
地址: | 610000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止 网孔 零件 变形 模具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止带网孔零件的网孔面变形的模具,它包括上模和下模,所述上模包括上托(1),上托(1)的底表面上且由上往下顺次固设有上垫板(2)、凸模固定板(3)、限位板(4)和卸料板(5),下模包括底座(12),底座(12)的顶表面上且由下往上顺次固设有下垫板(13)和凹模板(14),凹模板(14)的顶部开设有导向槽(15),导向槽(15)内滑动配合有下整形块(1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紧凑、减轻工人劳动强度、提高零件修整效率、有效防止带网孔零件的网孔面变形。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修整带网孔零件的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防止带网孔零件的网孔面变形的模具。
背景技术
带网孔零件的结构如图1所示,该零件为带有凹形的零件,零件的底部加工出有多个网孔,零件的凹陷地面又称为网孔面,该零件的生产采用原材料为1~2mm厚度的板材,通过冲压的方式由上网下冲压制得,冲压后在底部得到平整网孔面。但是实际在加工后,发现成型后的零件的网孔面在应力下会向上凸起而后变成具有一定高度的拱形部分如图2所示,而实际要求成品零件的网孔面为平面或带有略微凸起的拱形部,因此后续还需对拱形部进行修整。为了解决该问题,工人先将零件的底面平放置于工作台上,然后采用压头由上往下压向拱形部,当压头压到底面后最终便可修整拱形部或得到略微凸起的拱形部。然而,这种操作方法虽然能够对拱形部进行修整,但是零件的尺寸非常小且凹槽的深度小,工人很难准确将压头压入零件的凹槽内,这无疑是增加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同时压平时间消耗时间长,这无疑是降低了修整效率。因此亟需一种减轻工人劳动强度、提高零件修整效率的模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结构紧凑、减轻工人劳动强度、提高零件修整效率、能够将拱形部修整成平面或带略微凸起的拱形部、操作简单的防止带网孔零件的网孔面变形的模具。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防止带网孔零件的网孔面变形的模具,它包括上模和下模,所述上模包括上托,上托的底表面上且由上往下顺次固设有上垫板、凸模固定板、限位板和卸料板,上托的底部开设有盲孔,盲孔的底部固设有沿其轴向设置的弹簧,弹簧的底部固设有延伸于盲孔外部的传力柱,卸料板的顶部开设有台阶孔,台阶孔的大孔内设置有上整形块,上整形块的底部固设有贯穿台阶孔小孔的上压头,上整形块的顶部与传力柱之间固设有顺次贯穿限位板、凸模固定板和上垫板设置的传力杆,在弹簧的弹力作用下上整形块抵压于台阶孔的台阶面上;
所述下模包括底座,底座的顶表面上且由下往上顺次固设有下垫板和凹模板,凹模板的顶部开设有导向槽,导向槽内滑动配合有下整形块,下整形块的顶部固设有位于导向槽内的下压头,下压头设置于上压头的正下方,下整形块的底部设置有向右倾斜向上设置的斜面A,下垫板的右侧端开设有连通导向槽的止口,止口内滑动安装有与其相配合的微调板,微调板设置于凹模板的下方,微调板的左端部设置有与斜面A相配合的斜面B,微调板的右端部延伸于止口的外部,且延伸端上固设有立板,立板上开设有螺纹孔I和通孔,螺纹孔I内螺纹连接有微调螺钉,微调螺钉的另一端螺纹连接于凹模板上,通孔内设置有锁紧螺钉,锁紧螺钉的螺纹段螺纹连接于凹模板上,锁紧螺钉的螺头抵压于立板的外端面上。
所述凹模板的右端面上开设有螺纹孔II和螺纹孔III,所述锁紧螺钉的螺纹段螺纹连接于螺纹孔III内,锁紧螺钉的光杆段设置于通孔内,所述微调螺钉的螺纹段螺纹连接于螺纹孔II内。
所述微调螺钉设置于锁紧螺钉的上方。
所述上垫板、凸模固定板和限位板内均开设有相互连通的导向孔,上垫板内的导向孔与盲孔连通,限位板内的导向孔与台阶孔连通。
所述斜面A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4~6度。
所述立板垂直于微调板设置。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能够将拱形部修整成平面或带略微凸起的拱形部、减轻工人劳动强度、提高零件修整效率、有效防止带网孔零件的网孔面变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宏明双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成都宏明双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98153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感应节水龙头
- 下一篇:一种发光二极管加工用夹持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