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呼吸科吸痰护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0982667.7 | 申请日: | 2020-06-02 |
公开(公告)号: | CN213852290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03 |
发明(设计)人: | 吴瑞梅;宋文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M1/00 | 分类号: | A61M1/00;A61M29/04 |
代理公司: | 昆明合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3210 | 代理人: | 牛林涛 |
地址: | 650032 云***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呼吸 科吸痰 护理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呼吸科吸痰护理装置,包括吸痰管、球囊、充气管;吸痰管头部有一段凹陷的外壁,头端带有圆角,凹陷部分有若干圆形通孔圆周阵列在凹陷部分上;球囊完全充气之后呈底面有通孔的圆柱状,球囊侧边有从外壁通向内壁的管状通道—吸痰道:球囊的上底面通向下底面的管状通道—气流通道;球囊的内壁与吸痰管的凹陷部分固定连接,球囊底面上有一突出小圆管通向吸痰管内,该小圆管充气口,充气口连接充气管;充气管一端与充气口连接,经过吸痰管内部到吸痰管另一端从吸痰管的侧壁上穿出吸痰管外,充气管的末端接有充放气阀。本实用新型扩大了吸痰范围,一次性吸痰的效果比现有吸痰管有明显提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呼吸科吸痰护理装置。
背景技术
吸痰术指经口腔,鼻腔,人工气道(气管切开术)将呼吸道的分泌物吸出,以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肺不张,窒息等并发症的一种方法。适应症;1.昏迷病人;2.痰液特别多有窒息可能;3.需气管内给药,注入造影剂或稀释痰液的病人。吸痰时吸痰管1在气管中缓慢自下往上移动吸痰,为避免损伤气道,并不会在一个固定的地方吸痰,并且一次吸痰的时间不超过15秒,意味着一次只能吸一遍气道;由于吸痰管的直径小于气道直径并且不能反复吸痰,所以吸痰时存在盲区,有的痰液无法吸出;在进行气管插管供氧时也需要吸干净痰液,但现有的吸痰管又难以做到一次性吸干净。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
由于吸痰管的直径小于气道直径并且不能反复吸痰,所以吸痰时存在盲区,有的痰液无法吸出;在进行气管插管供氧时也需要吸干净痰液,但现有的吸痰管又难以做到一次性吸干净。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呼吸科吸痰护理装置,包括吸痰管、球囊、充气管;
所述吸痰管头部有一段凹陷的外壁,头端带有圆角,凹陷部分有若干圆形通孔圆周阵列在凹陷部分上;
所述球囊为充气型球囊,完全充气之后呈底面有通孔的圆柱状,球囊侧边有从外壁通向内壁的管状通道与吸痰管凹陷部分的通孔一一对应,该管状通道为吸痰道;球囊的上底面通向下底面的管状通道为气流通道;球囊的内壁与吸痰管的凹陷部分固定连接,球囊底面上有一突出小圆管通向吸痰管内,该小圆管连接充气口,充气口连接充气管;
所述充气管一端与充气口连接,经过吸痰管内部到吸痰管另一端从吸痰管的侧壁上穿出吸痰管外,充气管的末端接有充放气阀。
进一步的,所述球囊被完全抽气之后收缩贴合吸痰管凹陷部分,球囊材质为无弹性软硅胶。
进一步的,所述充气管的充放气阀为从充气管通向球囊,充放气阀上接有充气套。
进一步的,所述充气套为圆管,能被医用注射器通过充气套进行充气抽气操作。
进一步的,所述充放气阀可用注射器通过充气套顶开充放气阀的瓣膜。
实用新型有益效果:
(1)该吸痰护理装置吸痰管的规格与现有的吸痰管一致,不影响正常的置入。
(2)该吸痰护理装置在进入气管之后对球囊进行充气,球囊膨胀使吸痰的范围扩大,从上到下一次性吸干净痰液;既不需要反复吸痰也不用固定位置吸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晰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呼吸科吸痰护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吸痰管结构示意图;
图3为球囊底面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未经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98266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压机工作台
- 下一篇:一种新能源汽车减震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