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蓄电池极板分切多工位全自动生产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20983872.5 | 申请日: | 2020-06-02 |
公开(公告)号: | CN212552075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19 |
发明(设计)人: | 钱顺荣;钱梦飞;丁伟斌;梁电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兜兰智能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D79/00 | 分类号: | B23D79/00;B23Q3/08;B23Q5/22;B23Q7/04;H01M4/16 |
代理公司: | 杭州西木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3325 | 代理人: | 韩燕燕 |
地址: | 313100 浙江省湖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蓄电池 极板 分切多工位 全自动 生产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蓄电池极板分切多工位全自动生产系统,包括机械手转移系统以及分设于所述机械手转移系统下方两侧的若干个固化输出系统和调整分切系统,通过设置机械手转移系统并在其下方两侧分设调整分切系统以及与前道固化工序相过渡设置的固化输出系统,极板单元在固化输出系统与机械手转移系统的配合下批量转移至调整分切系统上后,将连片极板从自由倾斜状态自动调整至水平立放状态后进行送料分切,实现抓取喂料、调整定位和送料的连续自动化进行,大大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极板生产效率和产品品质低下的技术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蓄电池生产领域,具体涉及蓄电池极板分切多工位全自动生产系统。
背景技术
铅蓄电池的结构包括电池槽及设置在电池槽内的极群,极群包括若干正极板和负极板,现有技术中,极板制造主要还是以重力浇铸为主。重力浇铸极板制造极板生产工艺大致为:合金铅熔化-铸板机-连续涂板-固化-分片-极板库。其中在极板的生产过程中,为了提高生产效率,通常将多个极板组合在一大片极板上进行生产,之后再通过极板分片机将大片极板分切成单片的极板。
申请号为CN201910700804.5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蓄电池连片极板的连续式覆纸分切装置,包括第一输送带,用于输送所述连片极板,所述连片极板以垂直连接条分布方向输送;排队机构,用于对所述连片极板在垂直输送方向上的位置及相邻连片极板之间的间隔大小进行限位和排列;覆纸机构,用于在排队好的连片极板上下两侧分别覆盖涂板纸;分切机构,用于将覆纸后的连片极板分切成单片极板。
由于在连片极板生产过程中需通过连片极板两侧连接条上的挂耳将连片极板进行悬挂放置固化,而上述技术方案需要人工逐一将连片极板水平平摊于输送带上,转移输送效率低,工序间连续性差,且连片极板易被损坏,导致极板的生产效率和产品品质低下;且为提高效率,通常用传输辊穿过连接条与挂耳之间的孔将连片极板排列悬挂后批量输出,在分切前就需要先调整极板的摆放状态,与切刀设备相匹配,实现对极板的精准分切。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蓄电池极板分切多工位全自动生产系统,通过设置机械手转移系统并在其下方两侧分设调整分切系统以及与前道固化工序相过渡设置的固化输出系统,极板单元在固化输出系统与机械手转移系统的配合下批量转移至调整分切系统上后,将连片极板从自由倾斜状态自动调整至水平立放状态后进行送料分切,实现抓取喂料、调整定位和送料的连续自动化进行,大大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蓄电池极板分切多工位全自动生产系统,包括机械手转移系统以及分设于所述机械手转移系统下方两侧的固化输出系统和调整分切系统,所述调整分切系统包括前端输送系统、垂直于所述前端输送系统设置的后端输送系统、设置于所述前端输送系统与后端输送系统之间的调整转移系统以及设置于所述后端输送系统传输后端的极板分切机,所述调整转移系统包括设置于所述前端输送系统的传输末端且用于接收和平移极板单元的移动机构、沿所述移动机构的移动方向依次设置于其下方的导向机构以及推送机构,若干个固化完成的连片极板自由倾斜悬挂于悬挂辊上组成所述极板单元。
作为优选,所述固化输出系统和调整分切系统沿所述机械手转移系统的长度方向分别至少设置一组。
作为优选,所述机械手转移系统包括龙门架以及滑动设置于所述龙门架上且可多轴移动的抓取转移机构,所述抓取转移机构包括多轴驱动组件以及安装于所述多轴驱动组件上的机械手组件,所述机械手组件可批量勾取转移所述极板单元;所述固化输出系统包括滑轨机构以及滚动安装于所述滑轨机构上的固化暂存架,所述固化暂存架上并排设置有若干组用于悬挂所述极板单元的悬挂槽。
作为优选,所述调整转移系统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移动机构移动路径上的卡位机构、垂直于所述移动机构的移动方向设置于其侧部的推辊机构以及沿所述移动机构的移动方向设置于所述推送机构后端的抽辊机构;所述卡位机构与前端输送系统之间设置有定位槽;所述导向机构为杠杆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兜兰智能设备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兜兰智能设备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98387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