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便捷装配的接头环组件有效
申请号: | 202020984732.X | 申请日: | 2020-06-02 |
公开(公告)号: | CN212407289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26 |
发明(设计)人: | 杨舟;沈熙;张庆夫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春海德世汽车拉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C1/14 | 分类号: | F16C1/14 |
代理公司: | 吉林长春新纪元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2100 | 代理人: | 魏征骥 |
地址: | 130000 吉林省***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便捷 装配 接头 组件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便捷装配的接头环组件,属于汽车拉索部件。接头套与接头杆固定连接,衬套与接头套过盈配合,销轴与衬套间隙配合,开口销与销轴下端穿接,垫圈套接在销轴下端、且位于开口销和衬套之间。优点是结构新颖,采用圆形的接头套,避免了产生干涉的风险,结构与尺寸更加契合汽车变速箱;采用开口销连接方式,拆卸更加便捷;增加销轴重量,使自身固有频率降低,减小拉索失效风险,同时增加用户体验。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拉索部件,尤其涉及一种便捷装配接头环组件。
背景技术
汽车拉索作为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起到了传递运动能量(力和位移)的作用,从而实现远程控制。新车型的设计方向日益贴近用户需求,用户体验成为首要考虑因素,提升操纵手感、增加内饰空间成为发展趋势。并且随着汽车主机厂对零件安装与拆卸的便捷性要求日益提升,接头环组合采用铆合等传统加工方式,拆卸过程中会对零件造成破坏已经不能满足客户需求,一种紧追汽车发展趋势,更加契合汽车传动机构,更加稳定且便于拆卸的接头环组合设计迫在眉睫。
现有技术方案如图4所示,接头环组件中连接杆8穿过垫圈9和接头套7,采用压铆的方式,使连接杆8高出垫圈9的部分产生形变,使其尺寸大于垫圈9和接头套7的内孔,以此达到限制连接杆8脱出的目的。如图5所示,接头套7采用椭圆形设计,且尺寸偏大容易与拉索周围环境产生干涉,影响拉索性能的实现。连接杆8压铆成形后,只能使用专用拆卸工具,并且零件将会被破坏,无法快速切换。原技术方案中因连接杆8质量过轻,仅为15g,导致其固有频率过高,因接头环组合使用螺母固定在汽车变速箱上,变速箱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振动传递到接头环组合上,接头环组合的高速振动易使螺母松懈,产生拉索失效的风险,并且因接头环组合质量过轻,用户在推动换挡杆使,反馈手感较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便捷装配的接头环组件,以解决目前存在的易与拉索周围环境产生干涉,拆卸不便,固有频率过高,反馈手感较差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接头套与接头杆固定连接,衬套与接头套过盈配合,销轴与衬套间隙配合,开口销与销轴下端穿接,垫圈套接在销轴下端、且位于开口销和衬套之间。
所述接头套采用圆形。
所述销轴的重量为32g~34g。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结构新颖,采用圆形的接头套,避免了产生干涉的风险,结构与尺寸更加契合汽车变速箱;采用开口销连接方式,拆卸更加便捷;增加销轴重量,使自身固有频率降低,减小拉索失效风险,同时增加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图3是图1的仰视图;
图4是现有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的仰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接头套1与接头杆2固定连接,衬套3与接头套1过盈配合,销轴4与衬套3间隙配合,开口销6与销轴4下端穿接,垫圈5套接在销轴4下端、且位于开口销6和衬套3之间;
所述接头套1采用圆形;
所述销轴7的重量为32g~34g。
工作原理:
如图1~5所示,将原技术方案中椭圆形接头套优化为本技术方案中的圆形,使圆周转动都不会与拉索周围环境产生干涉,为了保证整体强度,在销轴4与接头套1中增加衬套3,销轴4与衬套3采用间隙配合,接头套1与衬套3采用过盈配合,消除销轴4与接头套1间的零件间隙;采用开口销6代替原技术方案压铆加工工艺,装配与拆卸利用普通钳子即可,零件也不会受到损伤;销轴7质量比原技术方案连接杆2增加了1倍,由原来的15g,增加到了32g~34g,减小了接头环组件固有频率,传递给用户的换挡反馈感适中,增加用户体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春海德世汽车拉索有限公司,未经长春海德世汽车拉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98473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分体式入墙智能开关
- 下一篇:一种断电和复位电路及智能中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