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显示设备玻璃面板的固定结构以及显示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2020985295.3 | 申请日: | 2020-06-02 |
公开(公告)号: | CN212694713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2 |
发明(设计)人: | 戴书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视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州视睿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9F9/00 | 分类号: | G09F9/00 |
代理公司: | 广州骏思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425 | 代理人: | 潘桂生 |
地址: | 51053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显示 设备 玻璃 面板 固定 结构 以及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显示设备玻璃面板的固定结构,其包括玻璃面板、边框以及面板固定支架;所述玻璃面板呈矩形结构,所述边框呈矩形框状结构,其四条侧边内侧沿其所在侧边的长度方向设置有条形槽,所述玻璃面板四周边缘穿设限位于所述条形槽内;所述条形槽包括凸起设置的两个侧壁,其中一侧壁开设有固定孔,所述面板固定支架卡合限位于所述固定孔,并与所述玻璃面板一侧表面抵接。所述显示设备玻璃面板的固定结构无需使用螺丝进行固定,避免了采用螺丝固定时可能产生金属屑进而造成显示设备显示异常或磨伤玻璃面板的技术问题,同时相对于螺丝固定,所述面板固定支架的穿设卡合固定简便了操作,有助于提高组装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显示设备玻璃面板的固定结构以及显示设备。
背景技术
请参照图1和2,图1为现有技术中显示设备中玻璃面板固定结构示意图,图2为现有技术中显示设备局部结构纵剖示意图。如图所示,现在红外触控显示产品,其包括背光模组40以及位于背光模组40四周的边框20,所述显示产品表面还设置有一块玻璃面板10,其通常为钢化玻璃,其是通过一金属材质的玻璃固定件50将玻璃面板10固定在产品的边框20上,而玻璃固定件50为通过玻璃支架固定螺丝60与边框20固定连接,而由于使用螺丝进行固定,所以常常会有金属屑产生,如图1中A所示,金属屑A会掉在玻璃面板10与背光模组40之间,会造成显示异常及显示屏磨伤等问题,同时使用螺丝进行固定使得组装操作较为复杂,影响组装效率的提高,不利于生产成本的降低。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示设备玻璃面板的固定结构,其具有不会产生金属屑造成显示异常及显示屏磨伤,同时组装操作简单,组装效率高的优点。
一种显示设备玻璃面板的固定结构,其包括玻璃面板、边框以及面板固定支架;所述玻璃面板呈矩形结构,所述边框呈矩形框状结构,其四条侧边内侧沿其所在侧边的长度方向设置有条形槽,所述玻璃面板四周边缘穿设限位于所述条形槽内;所述条形槽包括凸起设置的两个侧壁,其中一侧壁开设有固定孔,所述面板固定支架卡合限位于所述固定孔,并与所述玻璃面板一侧表面抵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显示设备玻璃面板的固定结构,其通过在所述条形槽侧壁上开设固定孔,将所述面板固定支架卡合限位于所述固定孔内,并与所述玻璃面板抵接,实现对所述玻璃面板进行固定的技术目的,无需使用螺丝进行固定,避免了采用螺丝固定时可能产生金属屑进而造成显示设备显示异常或磨伤玻璃面板的技术问题,同时相对于螺丝固定,所述面板固定支架的穿设卡合固定简便了操作,有助于提高组装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进一步地,所述面板固定支架包括第一抵接部以及卡合部;所述第一抵接部呈V型结构,所述卡合部的数目为2,其分别与所述第一抵接部的两个端部固定连接;所述面板固定支架在所述第一抵接部端部处的宽度不小于所述固定孔的宽度。所述第一抵接部V型结构的设置,使得所述面板固定支架能够较容易地穿设于所述固定孔内,降低穿设操作的难度,有助于提高组装效率。
进一步地,所述面板固定支架在所述卡合部与所述第一抵接部连接处的宽度不小于所述固定孔的宽度,结合所述第一抵接部与所述卡合部的宽度限定使得所述面板固定支架与所述固定孔的卡合限位稳定,所述面板固定支架不易脱出,能够稳定地对所述玻璃面板进行抵接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抵接部包括位于其底部外侧的第一抵接面,所述第一抵接面与所述玻璃面板所在平面平行,并与所述玻璃面板表面抵接,使所述面板固定支架与所述玻璃面板的抵接更为稳定,避免所述面板固定支架倾斜滑脱。
进一步地,所述开设有固定孔的侧壁朝向所述玻璃面板的内侧面,所述面板固定支架与所述玻璃面板的内侧表面抵接。所述面板固定支架自所述玻璃面板的内侧对所述玻璃面板进行抵接固定,使所述玻璃面板外侧表面与朝向所述玻璃面板外侧的条形槽侧壁贴合,能够避免外界灰尘或杂物等自所述玻璃面板与所述边框之间的缝隙进入所述显示设备内部,对其结构造成影响进而对其正常工作造成影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视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州视睿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州视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州视睿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98529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故障电弧监测装置
- 下一篇:在线监测粉尘的生化培养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