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交错型斜齿迷宫密封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020990554.1 | 申请日: | 2020-06-02 |
公开(公告)号: | CN212407573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26 |
发明(设计)人: | 赵杰;薛志恒;陈会勇;裴东升;何欣欣;张朋飞;杜文斌;吴涛;王伟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J15/447 | 分类号: | F16J15/447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闵岳峰 |
地址: | 710032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交错 型斜齿 迷宫 密封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交错型斜齿迷宫密封结构,包括静止部件密封体和转动部件密封体,密封齿与基体一体式加工,通过在密封体背面所加工的多个凸台插入静止和转动部件的密封体固定槽中进行安装;密封齿倾斜方向均与流动方向相反,相邻密封齿分别来自于转动部件汽封体和静止部件汽封体、交错布置,所有相邻密封齿的间隙相同;密封齿与基体连接处,均设计、加工有倒圆结构。本实用新型可以在轴向距离一定的条件下,显著提高密封腔室数量,降低密封装置泄漏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迷宫密封,具体涉及一种交错型斜齿迷宫密封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已知的迷宫密封主要为高、低齿迷宫密封结构,通常由带密封齿的静止部件和带台阶的转动部件组成。迷宫密封的密封原理,主要是利用密封齿与转动部件之间的密封间隙产生的节流作用、密封齿对泄漏流体的阻挡作用及两个密封齿之间形成的腔室对流体产生的耗散作用,产生密封效果。现有迷宫密封,由于只有静止部件含有密封齿结构,在机械结构已经确定的情况下,能够产生的密封级数较少,不利于密封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了一种交错型斜齿迷宫密封结构,对已有的高、低齿迷宫密封结构进行了改进,在转动部件上也加入了密封齿结构,并且采用交错斜齿布置方式,使在相同机械机构条件下,能够布置更多密封级数,从而提高密封性能。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交错型斜齿迷宫密封结构,包括分别设置在静止和转动部件相对侧的静止部件密封体和转动部件密封体,静止部件密封体和转动部件密封体均由基体以及与基体一体式加工的密封齿组成,并通过在静止部件密封体和转动部件密封体背面所加工的多个凸台插入静止和转动部件的密封体固定槽中进行安装、固定,静止部件密封体和转动部件密封体的密封齿倾斜方向均与流动方向相反。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在于,静止部件上的密封齿与转动部件上的密封齿均向汽流源方向倾斜,相邻密封齿分别来自于转动部件汽封体和静止部件汽封体、交错布置,所有相邻密封齿的间隙相同,间隙范围为0.5mm~1.5mm。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在于,密封齿与基体连接处,均加工有倒圆结构,倾斜方向的小倒圆半径范围为0.4mm~2.0mm,密封齿背面的倒圆半径范围为500mm~2000mm。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在于,密封齿与流动方向所夹锐角,即倾斜角度范围为30°~60°。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在于,固定密封齿的基体厚度范围为0.5mm~15mm。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在于,固定汽封体的凸台径向高度范围为1.5mm~15mm;凸台轴向宽度范围为0.5mm~5mm;两个凸台之间的轴向距离范围为3mm~10mm。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在于,密封齿汽流迎面与背面间的夹角范围为5°~20°。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在于,相邻汽封齿的轴向间距范围为5mm~50mm。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在于,密封齿顶采用圆弧设计,且圆弧半径0.02mm~0.1mm。
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如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交错型斜齿迷宫密封结构,在轴向距离一定的条件下,相较于原高、低齿迷宫密封结构可提高2倍以上密封腔室数量,显著降低泄漏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99055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