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基于高速动态称重系统的分车器有效
申请号: | 202020991897.X | 申请日: | 2020-06-03 |
公开(公告)号: | CN212180062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18 |
发明(设计)人: | 韩金波;国威;杨兴民;孟耀;张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泰沃滋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G19/03 | 分类号: | G01G19/03;G05B19/042 |
代理公司: | 武汉红观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2247 | 代理人: | 李季 |
地址: | 430000 湖北省武汉市经济技术开发区20***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高速 动态 称重 系统 分车器 | ||
1.基于高速动态称重系统的分车器,其包括开门磁头、关门磁头、光栅、电子门、极化继电器、双稳态电路、继电器驱动电路和电子门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极化继电器包括常闭触点J1、常开触点J2、线圈和簧片;
所述电子门驱动电路包括:滤波电路、射极跟随器和放大器;
所述开门磁头和关门磁头分别与双稳态电路的两个输入端一一对应电性连接,双稳态电路的两个输出端分别通过滤波电路与射极跟随器的输入端电性连接,继电器驱动电路的输入端与双稳态电路的两个输出端电性连接,继电器驱动电路的输出端通过线圈与电源电性连接,射极跟随器的输出端分别与放大器的输入端和簧片的一端电性连接,放大器的输出端与电子门电性连接,簧片的另一端接触常闭触点J1,常闭触点J1分别与电源和光栅电性连接,在线圈通电时,簧片的另一端接触常开触点J2,常开触点J2接地。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高速动态称重系统的分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双稳态电路包括:电阻R62-R65、三极管Q7-Q8和二极管D9-D10;
所述开门磁头通过正向导通的二极管D9与三极管Q8的基极电性连接,三极管Q8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Q8的集电极分别与电阻R64的一端、电阻R63的一端和滤波电路的输入端电性连接,电阻R64的另一端与电源电性连接,电阻R63的另一端与三极管Q7的基极电性连接;
所述关门磁头通过正向导通的二极管D10与三极管Q7的基极电性连接,三极管Q7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Q7的集电极分别与电阻R62的一端、电阻R65的一端和滤波电路的输入端电性连接,电阻R65的另一端与电源电性连接,电阻R62的另一端与三极管Q8的基极电性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高速动态称重系统的分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波电路包括:并联的电阻R59和电容C43;
所述三极管Q8的集电极和三极管Q7的集电极分别通过并联的电阻R59和电容C43与射极跟随器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高速动态称重系统的分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射极跟随器包括:三极管Q6、电阻R57和电阻R60;
所述三极管Q8的集电极和三极管Q7的集电极分别通过并联的电阻R59和电容C43与三极管Q6的基极电性连接,三极管Q6的发射极分别与电阻R57的一端和电阻R60的一端电性连接,电阻R57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60的另一端与簧片的一端电性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高速动态称重系统的分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放大器包括三极管Q5、电阻R58和电阻R61;
所述三极管Q6的发射极通过电阻R58与三极管Q5的基极电性连接,三极管Q5的集电极接地,三极管Q5的发射极通过电阻R61与电子门电性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泰沃滋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武汉泰沃滋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991897.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