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便携气动排水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0993195.5 | 申请日: | 2020-06-03 |
公开(公告)号: | CN213014327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20 |
发明(设计)人: | 刘沐;许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电建十一局工程有限公司;中国水利水电第十一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19/00 | 分类号: | E02D19/00 |
代理公司: | 郑州智多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1170 | 代理人: | 马士腾 |
地址: | 450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便携 气动 排水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程排水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便携气动排水装置,包括支架、负压生成器和过滤罩;所述负压生成器设置在支架的顶部,所述负压生成器包括进气管、与进气管的一端无缝连接的水汽混合管和与水汽混合管无缝连接的抽水管,进气管以及抽水管均与水汽混合管连通;所述抽水管呈弯曲状,其上端与水汽混合管相切,其下端与水平面垂直;所述过滤罩设置在抽水管的下端,过滤罩最低点的高度高于支架下端的高度。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方便移动、安装快捷、安全性高的优点,同时其还具备较强的排水能力,可以实现排水作业的无人值守。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程排水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便携气动排水装置。
背景技术
现今工程领域排水,常常根据现场条件开挖排水沟(槽),将积(渗)水导入集水坑(井)内,在集水坑(井)内安装潜水泵或离心泵吸水管进行抽排。对于大面积较平坦表面积(渗)水,而又无法通过开挖排水沟槽和集水坑(井)安装水泵排水的部位,一般采用负压吸污车收集积水,对于小面积规则表面的积水,可使用湿式吸尘器。但对于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场所,特别是混凝土表面或建基面不规则表面积(渗)水的排除,目前没有特别有效的处理办法,通常采用人工手持风枪从一侧吹赶积水至角落或较为低洼部位,使用小型水泵抽排或人工使用器具排水,最后由人工使用吸水布蘸干,需要投入大量劳动力,且效率低下。
采用潜水泵或离心水泵抽排水需要设置泵坑或集水井,在泵坑或集水井内安装潜水泵或离心水泵吸水管,且必须保证潜水泵或离心水泵吸水管端头有一定的淹没深度,否则会导致空气进入水泵,使得水泵失去抽水功能,甚至因散热不足而烧毁水泵电机或发生漏电触电事故。抽水时必须有人看管,或安装传感器及水泵自动启停装置,在淹没深度达到下限时,及时停机。工程实践中不仅排水成本高,而且经常因值守人员疏忽或传感器故障发生水泵干烧现象,不仅烧毁水泵,而且极易引发漏电或触电事故,威胁人员和电气设备安全。
采用吸污车排水时,需要工作区域的面积大小与吸污车尺寸匹配,而且积水表面需要相对平整,并需要有必要的通道使得吸污车能够进入。这些必要条件限制了吸污车在一些工程施工场所的使用,大多数的水利、水电施工工作区,多为人工通道,特别是安装模板或钢筋后,工作区被围挡,吸污车很难进入作业区,且作业区表面多为混凝土或裸露的基岩,表面不平整或不规则,吸污车难以工作。
采用湿式吸尘器可以对小面积、较为平整、且积水深度较浅的区域进行排水,而且吸尘器集尘桶容积有限,工作一段时间需要清理集尘桶,不能连续排除积水或渗水。
而现今工程上广泛使用的风枪扫除积水,需要借助一定的排水坡度,利用风枪喷出的压缩空气吹扫,对于积水较深或过于不规则表面吹扫效果也较差,而且吹扫后的积水不容易收集或排放到指定地点。使用本装置可以较好地解决风枪吹扫积水的缺点,吸排积水并通过排水管,将积水排放到指定地点。
人工使用吸水材料和其它小型工器具排水,虽适用于任何不规则表面积水,但劳动强度大,排水效率低,特别对于有持续性渗水的建基面,需要投入大量人工和不间断工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便携气动排水装置,使其具有结构简单、方便移动、安装快捷、安全性高的特点,同时其还具备较强的排水能力,可以实现排水作业的无人值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便携气动排水装置,包括支架、负压生成器和过滤罩;所述负压生成器设置在支架的顶部,所述负压生成器包括进气管、与进气管的一端无缝连接的水汽混合管和与水汽混合管无缝连接的抽水管,进气管以及抽水管均与水汽混合管连通;所述抽水管呈弯曲状,其上端与水汽混合管相切,其下端与水平面垂直;所述过滤罩设置在抽水管的下端,过滤罩最低点的高度高于支架下端的高度。
进一步的,进气管远离水汽混合管的一端以及水汽混合管远离进气管的一端均设置有快换接头。
进一步的,所述进气管的上方设置有便携提手,便携提手的底部与进气管固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电建十一局工程有限公司;中国水利水电第十一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经中电建十一局工程有限公司;中国水利水电第十一工程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99319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