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溢洪道出口消能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0995689.7 | 申请日: | 2020-06-03 |
公开(公告)号: | CN212896231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06 |
发明(设计)人: | 尚彬;彭富才 | 申请(专利权)人: | 彭富才 |
主分类号: | E02B8/06 | 分类号: | E02B8/06 |
代理公司: | 深圳得本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762 | 代理人: | 袁江龙 |
地址: | 5100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溢洪道 出口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溢洪道出口消能装置,包括地基和设置在地基内部的溢洪道,所述溢洪道包括腔体以及与腔体连通的出口道,本实用新型涉及溢洪道技术领域。该溢洪道出口消能装置,水流进入溢洪道之后,首先分为上下两部分,两部分水分别与转动块接触时,带动对应转动块转动,第一转动柱通过皮带轮组对第三转动柱施加的力和第二转动柱通过齿轮组对第三转动柱施加的力的方向相反,对水流进行消能,水流经过第一缓冲腔和第二缓冲腔时,弧形运动,再次实现消能,水流在第一回流道和第二回流道分别与出口道连接位置水流相互碰撞,再次实现消能,解决了常见的溢洪道不具备消能功能,出口位置容易受到伤害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溢洪道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溢洪道出口消能装置。
背景技术
溢洪道是水库等水利建筑物的防洪设备,多筑在水坝的一侧,像一个大槽,当水库里水位超过安全限度时,水就从溢洪道向下游流出,防止水坝被毁坏,溢洪道用于宣泄规划库容所不能容纳的洪水,保证坝体安全的开敞式或带有胸墙进水口的溢流泄水建筑物,溢洪道一般不经常工作,但却是水库枢纽中的重要建筑物。
常见的溢洪道结构较为简单,只能在工作位置水位较高时,简单的起到对水的移动路径进行改变,防止坝体因受到较大水压导致毁坏的功能,水流经过溢洪道之后仍具有很大动能,会对溢洪道出口位置造成较大伤害。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溢洪道出口消能装置,解决了常见的溢洪道不具备消能功能,出口位置容易受到伤害的问题。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溢洪道出口消能装置,包括地基和设置在地基内部的溢洪道,所述溢洪道包括腔体以及与腔体连通的出口道,所述地基的内部从左至右依次开设有缓流道、第一回流道、第一缓冲腔、连通道、第二回流道和第二缓冲腔,所述缓流道通过顶部和底部分别与腔体的内腔和出口道的内腔连通,所述第一回流道通过顶部和底部分别与腔体的内腔和出口道的内腔连通,所述第一回流道的内腔通过第一缓冲腔与连通道的内腔连通,所述第二回流道的内腔、连通道的内腔和第二缓冲腔的内腔相互连通,所述第二回流道通过底部与出口道的内腔连通。
优选的,所述地基的内部设置有第一挡流体和第二挡流体,所述第二挡流体的顶部通过固定装置固定连接有缓冲板。
优选的,所述第一挡流体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箱体,所述箱体的顶部贯穿有第一转动柱,且第一转动柱的顶端与腔体内腔的顶部转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箱体的底部贯穿有第二转动柱,且第二转动柱的底端与出口道内腔的底部转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转动柱的外表面和第二转动柱的外表面均固定连接有转动块,所述转动块的侧面开设有凹槽。
优选的,所述箱体的内腔转动连接有第三转动柱,所述第三转动柱的外表面通过齿轮组与第二转动柱的外表面相啮合,所述第三转动柱的外表面与第一转动柱的外表面通过皮带轮组传动连接。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溢洪道出口消能装置。与现有的技术相比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彭富才,未经彭富才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99568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