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牛血清采集袋有效
申请号: | 202020997658.5 | 申请日: | 2020-06-03 |
公开(公告)号: | CN212349128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15 |
发明(设计)人: | 刘云山;刘晓成;刘晓未;王艳茹 | 申请(专利权)人: | 呼和浩特市草原绿野生物工程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4B5/04 | 分类号: | B04B5/04;A61B5/1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10000 内蒙古自治区*** | 国省代码: | 内蒙古;1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血清 采集 | ||
本实用新型属于牛血清采集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牛血清采集袋,包括软质透明的两个血袋和一个血清袋,每个血袋上分别连接有采血管和血清管,两个采血管另一端汇集在一起形成采血总管;两个血袋的血清管另一端汇集在一起并连入血清袋;采血管和血清管上分别设置有控制管道启闭的血夹,血袋上采血管的接口和血清管的接口位于同一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牛血清采集袋,采用三个袋体结构,采血到血清收集过程均没接触外界环境,染菌风险低。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牛血清采集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牛血清采集袋。
背景技术
牛血清的采集通常包括导管插入牛动脉采血、离心分离和上清液(血清)收集的过程。采集过程宜尽量减少血液与外界的接触,避免染菌。传统采用玻璃瓶体采集的方式,存在开盖合盖的操作,无法保证全过程的隔离。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牛血清采集袋,采用三个袋体结构,采血到血清收集过程均没接触外界环境,染菌风险低。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牛血清采集袋,包括软质透明的两个血袋和一个血清袋,每个血袋上分别连接有采血管和血清管,两个采血管另一端汇集在一起形成采血总管;两个血袋的血清管另一端汇集在一起并连入血清袋;采血管和血清管上分别设置有控制管道启闭的血夹,血袋上采血管的接口和血清管的接口位于同一端。
进一步的,所述血夹上设置不等宽的间隙孔,间隙孔由宽端向窄端间隙逐渐变小,所述采血管和血清管分别穿过对应血夹上的间隙孔;采血管和血清管在间隙孔宽端时内部流通,在间隙孔窄端时内部堵塞。
进一步的,所述间隙孔的宽端为半圆形,窄端为一字型,宽端与窄端之间设置倾斜的两条斜边。
进一步的,所述血夹为片体结构,血夹在间隙孔的窄端侧的端部设置弧形内凹边。
进一步的,所述血夹沿着自身轮廓设置一圈凸缘。
进一步的,所述间隙孔边缘设置弧形倒角。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突出且有益的技术效果是:采血总管插入牛体内,利用血夹先将其中一个血袋装满,关闭装满血液的血袋上对应的采血管,开启另一血袋的采血管,直至装满。当两个血袋均装满后,用热合机将采血管热合封堵,血袋放入离心机离心,静置后得到的上清液即为血清。然后打开其中一根血清管,挤压对应的血袋,使得上清液流入血清袋,从而完成收集工作。上述收集方式使得血液从牛体内到成为血清,一直没有接触外界环境,避免染菌风险。三连袋的使用,提升了血清内毒素合格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牛血清采集袋的连接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血夹的零件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采血管在血夹上的开启状态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采血管在血夹上的封堵状态图。
附图标记:1、采血总管;2、采血管;3、血夹;3a、凸缘;3b、弧形内凹边;4、血清管;5、间隙孔;5a、宽端;5b、斜边;5c、窄端;A、血袋;B、血清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牛血清采集袋,如图1所示,包括软质透明的两个血袋A和一个血清袋B,每个血袋A上分别连接有采血管2和血清管4,两个采血管2另一端汇集在一起形成采血总管1;两个血袋A的血清管4另一端汇集在一起并连入血清袋B;采血管2和血清管4上分别设置有控制管道启闭的血夹3,血袋A上采血管2的接口和血清管4的接口位于同一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呼和浩特市草原绿野生物工程材料有限公司,未经呼和浩特市草原绿野生物工程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99765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