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动汽车下车身框架有效
申请号: | 202021001602.6 | 申请日: | 2020-06-03 |
公开(公告)号: | CN212980350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16 |
发明(设计)人: | 王林;郑颢;李伟;徐义博;苏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25/00 | 分类号: | B62D25/00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黄华莲;郝传鑫 |
地址: | 510030 广东省广州市越秀***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动汽车 车身 框架 | ||
1.一种电动汽车下车身框架,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上下间隔布置的前围板上横梁(1)、前围板中横梁(2)以及前围板下横梁(16),还包括分别布置在车身两侧的两个上短梁(3)、两个A柱(4),各上短梁(3)分别固定在对应A柱(4)的顶部,所述前围板上横梁(1)连接在两个上短梁(3)之间,所述前围板中横梁(2)和前围板下横梁(16)均连接在两个A柱(4)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汽车下车身框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分别布置在车身两侧的两个地板纵梁(5),车身同侧的地板纵梁(5)、A柱(4)均与前围板下横梁(16)搭接固定,所述地板纵梁(5)具有向车身外侧弯折的弯折结构,所述弯折结构包括呈夹角布置的第一折边部(17)和第二折边部(18),所述第一折边部(17)的一侧延伸至前围板下横梁(16)处、另一侧与第二折边部(18)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汽车下车身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折边部(17)和第二折边部(18)所呈夹角的范围为140°~17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汽车下车身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围板上横梁(1)为空心结构(21)并具有向车身前侧弯折的弯折弧度(20),所述前围板上横梁(1)分体设置,所述前围板上横梁(1)包括拼合固定的第一折板(22)和第二折板(23),所述第一折板(22)上设置有用于安装仪表板的U型长槽(3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汽车下车身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短梁(3)包括三角框架结构(26),所述前围板上横梁(1)与三角框架结构(26)的前顶点位置搭接固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汽车下车身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围板中横梁(2)上设置有用于避让转向柱的避让凹槽(24)。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动汽车下车身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避让凹槽(24)的槽深与前围板中横梁(2)宽度的比值为0.6~0.9。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汽车下车身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围板中横梁(2)的两端均设置有向车身后侧弯折、以避让车轮的弯折段(25)。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汽车下车身框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中通道(12)以及依次间隔布置在前围板下横梁后侧的前座椅前横梁(13)、前座椅后横梁(14)、后座椅横梁(15),所述中通道(12)串接在前围板中横梁(2)、前围板下横梁(16)、前座椅前横梁(13)、前座椅后横梁(14)、后座椅横梁(15)的中部,所述中通道(12)具有向前围板中横梁(2)弯折连接的折弯部(19)。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动汽车下车身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通道(12)上设置有用于增强结构强度的凹凸结构,所述凹凸结构包括从内向外依次设置的内凸部(27)、中间凹部(28)以及外凸部(29),所述中间凹部(28)圈围在内凸部(27)的外周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001602.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