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铜线加工使用的淬火过线道有效
申请号: | 202021010752.3 | 申请日: | 2020-06-04 |
公开(公告)号: | CN212610784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26 |
发明(设计)人: | 江跃跟;王文春;蒋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芜湖市精龙铜业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D1/62 | 分类号: | C21D1/62;C21D9/52;C22F1/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41100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铜线 加工 使用 淬火 | ||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铜线加工使用的淬火过线道,包括进线导轮结构、出现导轮结构以及设置在进线导轮结构以及出线导轮结构之间的淬火仓体结构,所述的淬火仓体结构分为上淬火单元、下淬火单元,所述的上淬火单元、下淬火单元之间间隔设置,所述的下淬火单元包括下连接体、均布在下连接体上的下加热棒体,淬火单元包括上连接体、均布在上连接体上的上加热棒体,所述的进线导轮结构包括上进线导轮体、下进线导轮体、上调整轴。该铜线加工使用的淬火过线道且具备结构简单、淬火温度高、淬火间距方便调整、操作简单方便、结构设备稳定可靠的优点;解决现有技术中铜线淬火温度不集中、淬火间距不易调整的问题,便于加工操作,提高加工的质量和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铜线加工设备,尤其是涉及一种铜线加工使用的淬火过线道。
背景技术
目前,铜线加工过程中,需要对铜线线体进行淬火加工,使用的淬火结构往往淬火效率不高,不能保证后续铜线韧性,现有的设备淬火的温度调整不方便,而现有的淬火的设备间隔针对粗细的不同的直径的铜丝加工存在着间距不易调整。进一步影响成型质量和制造进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一种铜线加工使用的淬火过线道且具备操作的简单方便、结构设备稳定可靠的优点;解决上述淬火温度不集中、淬火间距不易调整的问题,便于加工操作,提高加工的质量和效率。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铜线加工使用的淬火过线道,其特征在于:包括进线导轮结构、出现导轮结构以及设置在进线导轮结构以及出线导轮结构之间的淬火仓体结构,所述的淬火仓体结构分为上淬火单元、下淬火单元,所述的上淬火单元、下淬火单元之间间隔设置,所述的下淬火单元包括下连接体、均布在下连接体上的下加热棒体,所述的上淬火单元包括上连接体、均布在上连接体上的上加热棒体,所述的进线导轮结构包括上进线导轮体、下进线导轮体、连接上进线导轮体和下进线导轮体的上调整轴,所述的出线导轮结构包括上出线导轮体、下出线导轮体、连接上出线导轮体和下出线导轮体的下调整轴。
所述的连接体与下连接体之间设有多个铰接块。
所述的上淬火单元包括上连接体、均布在上连接体上的上加热环体。
所述的上加热环体与下加热棒体在上连接体上间隔设置。
所述的上进线导轮体和下进线导轮体之间的上调整轴设有进料内拨轮,进料内拨轮上中心径向位置多个导线凹槽。
所述的上出线导轮体和下出线导轮体之间的上调整轴设有出线内拨轮,出料内拨轮上中心径向位置多个导线凸台。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为:该铜线加工使用的淬火过线道且具备结构简单、淬火温度高、淬火间距方便调整、操作简单方便、结构设备稳定可靠的优点;解决现有技术中铜线淬火温度不集中、淬火间距不易调整的问题,便于加工操作,提高加工的质量和效率。
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较为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四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进料内拨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出料内拨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芜湖市精龙铜业有限责任公司,未经芜湖市精龙铜业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01075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的白米分级回转筛
- 下一篇:一种丙烯酸树脂进料预处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