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埋弧焊恒压模式防短路过冲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2021010781.X | 申请日: | 2020-06-04 |
公开(公告)号: | CN212599565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26 |
发明(设计)人: | 贾想;王光辉;刘礼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凯尔达电焊机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K9/10 | 分类号: | B23K9/10;B23K9/18 |
代理公司: | 浙江纳祺律师事务所 33257 | 代理人: | 应毓婷 |
地址: | 310000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埋弧焊恒压 模式 路过 电路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埋弧焊恒压模式防短路过冲电路,包括用于输出电源的输出电路,包括电流采样电路和与输出电路电连接的放电电路,所述电流采样电路与放电电路电连接,所述电流采样电路采样设备工作的输出电流,当电流采样电路采样的输出电流跳变时,放电电路限制输出电路输出电源。本实用新型能够应用在大功率的逆变电源中,在避免成本明显上升的情况下实现减小负载端瞬间的过冲电流。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焊接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埋弧焊恒压模式防短路过冲电路。
背景技术
对于大功率的逆变直流电源,更多的分离功率模块组合的最直接好处是器件的散热效率更好,电路设计更加简单。但如何降低各个功率模块的过冲电流,需要提出一个比较可靠的解决方案。
设计一款输出50KW的全桥逆变式埋弧焊,将两台输出25kW的全桥逆变焊机并联使用。每个逆变焊机都使用150A的半桥IGBT模块两只,做全桥的逆变电路。埋弧焊有恒压输出模式,在恒压的输出模式中,将输出电压作为反馈信号与焊机的预置信号,参与调节环的计算。在焊丝接触工件的瞬间,输出端处于短路的状态。此时焊机的输出端电压比预置的电压要低很多。因此运算的结果是让焊机的输出调节到最大,此时焊机的输出电流不可控。会出现很大的一个过冲电流,这种现象在恒压模式的每一次起弧瞬间都会存在。虽然现有技术中已经将大功率的焊机中两台焊机在并联使用,并且电路中做了均流措施,使两台机器均流使用。但是在短路的瞬间,仍然无法保证两台焊机处于绝对的均流状态。因此容易使焊机的瞬间的尖峰电流值超过器件标称的额定值。如果在设计中加大器件的余量,用以保证器件的可靠性。则会使得制造成本明显上升。因此,如何在避免成本明显上升的情况下实现降低各个功率模块的过冲电流,是本领域迫切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埋弧焊恒压模式防短路过冲电路,能够应用在大功率的逆变电源中,在避免成本明显上升的情况下实现减小负载端瞬间的过冲电流。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埋弧焊恒压模式防短路过冲电路,包括用于输出电源的输出电路,包括电流采样电路和与输出电路电连接的放电电路,所述电流采样电路与放电电路电连接,所述电流采样电路采样设备工作的输出电流,当电流采样电路采样的输出电流跳变时,放电电路限制输出电路输出电源。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放电电路与电流采样电路之间设置有用于隔离非跳变的输出电流的隔离电路,所述隔离电路与放电电路和电流采样电路均电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隔离电路包括一电容C1,所述电容C1的一端与电流采样电路电连接,以获取输出电流,另一端与放电电路电连接,以输出电流。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放电电路包括一三极管Q1,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连接至隔离电路,以获取输出电流,集电极连接至输出电路,发射极接地;当三极管Q1的基极获取到输出电流时导通,限制输出电路输出电源。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串联有电阻R1后接地。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电容C1与放电电路电连接的一端还连接有二极管D1后接地,所述二极管D1的正极接地,负极连接至电容C1。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电容C1与电流采样电路连接的一端电连接有电阻R6后接地。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能够利用电流采样电路实时采样输出电路的输出电流,然后判断该输出电流是否出现跳变,进而分析是否出现过冲电流,当出现过冲电流时,放电电路中断或限制输出电路输出电源,此时能够快速限制输出,避免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因为过冲电流而出现异常,在不明显提高成本的情况下,能够提高电流的可控性,提高设备使用的安全程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凯尔达电焊机有限公司,未经杭州凯尔达电焊机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01078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方便固定的碳纤维电脑背盖框
- 下一篇:新型热交换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