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防反流压力指示胃管有效
申请号: | 202021024918.7 | 申请日: | 2020-06-05 |
公开(公告)号: | CN214232102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1 |
发明(设计)人: | 郝小丹;秦杨;鲍俐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西部战区总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J15/00 | 分类号: | A61J15/00;A61M1/00;A61M25/10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宏宇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3 | 代理人: | 王雪莎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防反 压力 指示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反流压力指示胃管,涉及胃管的技术领域,包括胃管本体、膨胀气囊和气芯开关;膨胀气囊设于胃管本体的外壁上,气芯开关通过连接管与膨胀气囊连通,气芯开关用于控制对膨胀气囊进行充气或放气,膨胀气囊配置为在膨胀后与人体的食管内壁抵接。由于胃管本体的外壁上有膨胀气囊,且气芯开关通过连接管与膨胀气囊连通,通过气芯开关可对膨胀气囊进行充气,使得膨胀气囊膨胀后与人的食管抵接,膨胀气囊与食管抵接后可阻挡胃液和食物等进一步上移也即反流,气芯开关对膨胀气囊进行放气之前可使得膨胀气囊始终保持防反流功能,提高了患者的使用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胃管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防反流压力指示胃管。
背景技术
针对不能正常吞咽的患者,常需要下胃管进行辅助治疗;胃管依次经患者鼻孔、咽部和食道到达胃部,通过胃管给患者输送必要的水分和食物,也可以通过胃管抽取胃液。胃管多由聚氨酯或硅胶材料制成,胃管的更换频率一般为一月一换。
常用的胃管多为一根光滑的软管,不具备防反流功能,在患者翻身移动、气道不畅和咳嗽等压力性刺激下容易导致胃液和食物等沿食管向上返流;发生反流后容易引发患者呛咳、食管痉挛和溃疡等危害。
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加深对本实用新型总体背景技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反流压力指示胃管,以缓解现有胃管不具备防反流功能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在于: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反流压力指示胃管,包括胃管本体、膨胀气囊和气芯开关;
所述膨胀气囊设于胃管本体的外壁上,所述气芯开关通过连接管与所述膨胀气囊连通,所述气芯开关用于控制对所述膨胀气囊进行充气或放气,所述膨胀气囊配置为在膨胀后与人体的食管内壁抵接。
进一步的,还包括气压显示组件;
所述气压显示组件与所述膨胀气囊连通,用于显示所述膨胀气囊内的气体压力。
进一步的,所述气压显示组件包括透明壳体、移动活塞和第一弹性件;
所述透明壳体设有活塞腔室,所述移动活塞设于所述活塞腔室内,所述透明壳体上设有与所述活塞腔室连通的第一进气口,且所述第一进气口与所述膨胀气囊连通,使得所述膨胀气囊内的气体能够推动所述移动活塞向远离所述第一进气口的方向移动;
所述第一弹性件设于所述移动活塞和所述透明壳体之间,所述第一弹性件配置为使得所述移动活塞具有向靠近所述第一进气口的方向移动的趋势。
进一步的,所述透明壳体包括壳体本体和与所述壳体本体连接的限位板;
所述壳体本体与所述限位板之间围设有所述活塞腔室,所述第一进气口设于所述限位板上。
进一步的,所述壳体本体的外壁上设有多个刻度线,所述移动活塞在所述膨胀气囊内的气体压力的作用下移动至对应的其中一个所述刻度线处。
进一步的,所述气芯开关包括气芯头部、控制件和进气部;
所述气芯头部的一端设有第二进气口,另一端设有第二出气口,所述控制件设于所述气芯头部内,且所述控制件与所述气芯头部之间设有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使得所述控制件具有始终向靠近所述第二进气口的方向移动的趋势,以将所述第二进气口关闭;
所述进气部与所述气芯头部连接,且所述进气部内设有与所述第二出气口连通的进气腔室,所述进气腔室通过所述连接管与所述膨胀气囊连通;
所述透明壳体与所述气芯头部一体连接,且所述第一进气口与所述进气腔室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西部战区总医院,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西部战区总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02491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