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带导丝的三腔双囊胃管有效
申请号: | 202021026677.X | 申请日: | 2020-06-05 |
公开(公告)号: | CN213217369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8 |
发明(设计)人: | 刘婉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州呼吸中心) |
主分类号: | A61B17/12 | 分类号: | A61B17/12;A61M25/10;A61M25/09;A61M25/14;A61M25/098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颜希文;郝传鑫 |
地址: | 51012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带导丝 三腔双囊胃管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带导丝的三腔双囊胃管,包括胃管、食道气囊充气管、胃气囊充气管和金属导丝,胃管的内腔分隔为给药通道和导丝孔道,胃管的下部管壁开设有引流孔,胃管的管壁内设有第一充气通道和第二充气通道,食道气囊充气管通过第一充气通道与胃管上的第一环形凹槽连通,食道气囊薄膜密封连接在第一环形凹槽上,胃气囊充气管通过第二充气通道与胃管上的第二环形凹槽连通,胃气囊薄膜密封连接在第二环形凹槽上,食道气囊薄膜的内壁与胃气囊薄膜的内壁均设有显影剂层,食道气囊薄膜与胃气囊薄膜均为高弹性薄膜;本实用新型能够降低其置入与取出的难度,减轻患者痛苦,能够追踪位置,确保精确定位。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带导丝的三腔双囊胃管。
背景技术
上消化道出血属于常见的内科危急重症,通常引起上消化道出血通常是食管静脉曲张、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引起的大出血,目前主要通过三腔双囊胃管的食道气囊与胃气囊对食管下段与胃底进行压迫性止血,通常将带有食道气囊和胃气囊的胃管从患者的鼻腔中伸入上消化道,但常规的三腔双囊胃管的食道气囊与胃气囊外凸于胃管,而且食道气囊和胃气囊的体积较大,且胃管较软,导致插管困难,而且增加患者痛苦;而且由于三腔双囊胃管上没有定位标记功能,无法准确定位食道气囊与胃气囊位置,需要反复多次调整位置,这样会增加患者的不适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带导丝的三腔双囊胃管,降低其置入与取出的难度,减轻患者痛苦,能够追踪位置,确保精确定位。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带导丝的三腔双囊胃管,其包括胃管、食道气囊充气管、胃气囊充气管、食道气囊薄膜、胃气囊薄膜和金属导丝,所述胃管的首端开放,所述胃管的末端封闭,所述胃管的内腔沿其轴向分隔为相互独立的给药通道和可供所述金属导丝穿入的导丝孔道,所述胃管的下部管壁开设有若干与所述给药通道连通的引流孔,所述胃管的管壁内设有互不连通的第一充气通道和第二充气通道,所述胃管的中部管壁外侧由上至下依次环设有第一环形凹槽和第二环形凹槽,所述食道气囊充气管与所述胃管的上部管壁连接,所述食道气囊充气管通过所述第一充气通道与所述第一环形凹槽连通,所述食道气囊薄膜密封连接在所述第一环形凹槽上,所述胃气囊充气管与所述胃管的上部管壁连接,所述胃气囊充气管通过所述第二充气通道与所述第二环形凹槽连通,所述胃气囊薄膜密封连接在所述第二环形凹槽上,所述食道气囊薄膜的内壁与胃气囊薄膜的内壁均设有显影剂层,所述食道气囊薄膜与胃气囊薄膜均为高弹性薄膜。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案,所述食道气囊薄膜上设有第一压敏传感器,所述胃气囊薄膜上设有第二压敏传感器,所述第一压敏传感器和第二压敏传感器均与压力显示屏电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案,所述食道气囊充气管的首端与所述胃气囊充气管的首端均设有单向阀充气口,所述食道气囊充气管与胃气囊充气管上均设有泄气阀,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案,所述胃管的上部设有连接座,所述连接座上设有可供牵引绳穿过的连接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案,所述胃管的管壁外侧上设有刻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案,所述食道气囊充气管与胃气囊充气管上分别设有文字标识。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案,所述食道气囊充气管与胃气囊充气管的颜色不同。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带导丝的三腔双囊胃管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州呼吸中心),未经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州呼吸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02667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