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带加热器精密测温的6PIN TO-CAN组件有效
申请号: | 202021028938.1 | 申请日: | 2020-06-08 |
公开(公告)号: | CN212367467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15 |
发明(设计)人: | 李文;廖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照市艾锐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Q11/00 | 分类号: | H04Q11/00;H04B10/25;G01K7/2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7680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加热器 精密 测温 pin to can 组件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带加热器精密测温的6PIN TO‑CAN组件,所述TO‑CAN组件包括六针脚镭射二极体模组,和集成在六针脚镭射二极体模组上的热敏电阻、背光监测器、激光二极管、加热器、单片机和激光驱动器,所述激光二极管正负极分别通A引脚和B引脚与激光驱动器连接,所述背光监测器的正负极分别通过D引脚和E引脚与激光驱动器连接;所述加热器一端通过F引脚与单片机连接,另一端共用背光监测器的正极D引脚;所述热敏电阻的一端通过C引脚与单片机连接,另一端共用D引脚。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成本低廉,测温加热补偿相对精准,功耗较低,散热优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光接入网技术领域中的TO-CAN的技术范畴,尤其涉及应用于保证激光器波长的一种带加热器精密测温的6PIN TO-CAN组件。
背景技术
面对不断增长的带宽需求,采用EPON或者GPON技术建设的光接入网已经难以满足当前带宽要求以及建设成本的要求。采用10G PON技术建设的光接入网能够提供更高性价比的带宽。随着宽带提速业务的持续推进:10G PON的建设比例将逐步增大。由于10G EPON技术标准成熟早,商用化程度高,所以10G EPON技术将成为接入网主流技术,故从2015年开始10G EPON开始被主流运营商大规模集采,表明10G EPON是未来接入网的基石。
上述技术中存在缺陷为:
在光接入网的市场,目前已经实现从“百兆”到“千兆”的跨越,PON技术已升级到10G PON,10G PON规模部署的主要制约因素之一在于成本。以10G EPON OLT为例,10G 发射端激光器组件所在成本在整个模块超过30%,主要原因在于为了保证激光器波长在标准内,集成了TEC(半导体加热制冷器),该设计存在以下缺陷:
1.封装原材料和工艺复杂,整体成本较高;
2.集成了TEC,功耗较大;
3.散热相对较差。
综上所述,迫切需要一种带加热器精密测温的6PIN TO-CAN组件来改善上述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带加热器精密测温的6PIN TO-CAN组件。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为:
一种带加热器精密测温的6PIN TO-CAN组件,所述TO-CAN组件包括六针脚镭射二极体模组,和集成在六针脚镭射二极体模组上的热敏电阻、背光监测器、激光二极管、加热器、单片机和激光驱动器,所述激光二极管正负极分别通A引脚和B引脚与激光驱动器连接,所述背光监测器的正负极分别通过D引脚和E引脚与激光驱动器连接;所述加热器一端通过F引脚与单片机连接,另一端共用D引脚;所述热敏电阻的一端通过C引脚与单片机连接,另一端共用D引脚。
采用这样的设计,激光二极管通过激光驱动器来驱动进行工作,背光监测器则监测激光二极管发出的激光,然后通过反馈电路,反馈给激光驱动器,激光驱动器则根据反馈值补偿驱动激光二极管,同时加热器来补偿热量,保证激光二极管的波长在一个指定的范围内,同时,加热器和热敏电阻都集成在六针脚镭射二极体模组,这样加热器的加热效果和热敏电阻的检测效果都得到提高。
所述E引脚和所述激光驱动器间还连接有RC滤波电路,RC滤波电路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为熟知的常规电路,属于本领域的公知常识,其结构在此不再累述。
所述激光驱动器通过改变供给激光二极管的电流来控制激光二极管发光的大小。
所述热敏电阻为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
加热器它集成在COC基板上,采用这样的设计可以实现将加热器设置在六针脚镭射二极体模组的内部,提高加热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照市艾锐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日照市艾锐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02893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