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双肢墩盖梁有效
申请号: | 202021029062.2 | 申请日: | 2020-06-05 |
公开(公告)号: | CN212895879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06 |
发明(设计)人: | 郭红雨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交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D19/02 | 分类号: | E01D19/02;E02D27/14;E02D27/42;E01D101/26;E01D101/28 |
代理公司: | 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32203 | 代理人: | 陈鹏 |
地址: | 210017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双肢墩盖梁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双肢墩盖梁,包括盖梁;所述盖梁底部设有两个纵向分离的立柱,同时立柱置于承台,承台下面设置基础。盖梁可为普通钢筋混凝土结构或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立柱采用钢筋混凝土实心结构,其截面的横桥向边长应大于顺桥向边长,在顺桥向分开为两个独立的立柱而形成双肢墩,两个立柱的中心分别与上部结构支座位置相对应;双肢墩与一组由钻孔灌注桩构成的群桩基础之间采用承台进行结构过渡,双肢墩的两端应分别与盖梁和承台之间采用固结的连接方式。本实用新型能够大大减小结构顺桥向的抗弯刚度,实现结构抗震性能目标,节约了工程造价,增大了桥下行车视野,确保结构安全可靠、经济美观。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桥梁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肢墩盖梁。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交通快速化建设的发展,城市高架桥梁的设计中不可避免的需要利用地面道路系统的中央分隔带来布置桥墩,传统的桥墩盖梁形式普遍采用双柱墩盖梁,即利用横向分离的两个立柱支撑于盖梁下方,立柱顶部与盖梁固结,立柱与桩基之间通过承台进行过渡,当桥墩布设空间进一步受到限制时,两个立柱横向间距逐渐减小进而演变为单柱墩的盖梁形式。
传统的单柱墩盖梁在立柱横桥向尺寸受限的情况下,为了给结构提供较大的横向刚度和强度,其顺桥向的截面尺寸往往较大,增大截面尺寸同时亦提高了结构的顺桥向抗弯刚度,造成结构内力进一步增大,往往需要在二者之间寻求一种平衡,设计难度较大,尤其当立柱高度较小时,这种做法更不利于桥梁抵抗顺桥向的温度力、汽车制动力以及强大的地震力。当桥梁跨度较小时,这种外形粗大的墩柱降低了桥下行车视野的通透性,桥梁整体景观效果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肢墩盖梁,该盖梁采用双肢墩,能够大大减小结构顺桥向的抗弯刚度,完全满足结构在温度、汽车、风等可变荷载和地震荷载下的需求,且安全可靠、经济美观。
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双肢墩盖梁,包括盖梁,所述盖梁底部设有双肢墩,双肢墩置于承台,承台下面设置基础,所述双肢墩由两个纵向分离的立柱组成。
进一步的,所述盖梁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或预应力混凝土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盖梁采用预制拼装施工工艺,为实心结构或空心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立柱采用钢筋混凝土实心结构,其截面为矩形或圆角矩形,截面的横桥向边长大于顺桥向边长。
进一步的,所述两个立柱的中心分别与其上部结构支座位置相对应,两个立柱的间距取2~4.5m。
进一步的,双肢墩的两端分别与盖梁和承台之间采用固结的连接方式。
进一步的,所述基础为钻孔灌注桩构成的群桩。
进一步的,所述立柱之间设置横系梁。
进一步的,所述横系梁位于立柱中间。
本实用新型可分别适用于常规的支架现浇施工和预制装配施工两种不同的施工方法。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显著优点:
(1)由于顺桥向采用分离的双柱,结构顺桥向水平抗推刚度可降低至少75%,可大大减少顺桥向墩身水平力及墩身弯矩,优化结构受力,减少结构尺寸及配筋,节约了工程造价,尤其当桥梁处于高烈度地震区,桥梁下部结构受抗震控制设计时,优势更为突出。
(2)根据桥梁纵向和横向不同的受力需求,可灵活方便的改变立柱截面尺寸及间距,调整墩柱的整体刚度,使得墩柱受力性能更加优越。
(3)以轻量化设计的墩柱结构替代厚重的墩柱,桥下行车视野更好,景观效果大幅提升。
附图说明
图1为双肢墩盖梁结构的立面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剖面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交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苏交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02906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可拉伸式紫外线便携手机消毒盒
- 下一篇:一种制冷用紫铜ppr水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