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红茶发酵程度检测用同步发酵泡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1030819.X | 申请日: | 2020-06-08 |
公开(公告)号: | CN212321225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08 |
发明(设计)人: | 陈清琰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清琰 |
主分类号: | G01N1/28 | 分类号: | G01N1/28;G01N21/31 |
代理公司: | 福州市鼓楼区年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54 | 代理人: | 吴小波 |
地址: | 350003 福建省福州市***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红茶 发酵 程度 检测 同步 泡茶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红茶发酵程度检测用同步发酵泡茶装置,包括发酵测试浸泡盘和旋转轴,发酵测试浸泡盘中心设有转轴套,转轴套外壁与发酵测试浸泡盘内壁之间设有多个均匀的扇形发酵浸泡室,与每个扇形发酵浸泡室对应的转轴套筒体上分别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转轴套中穿设所述旋转轴,旋转轴的轴心上段设有进水孔,进水孔通过上径向连通孔与进水口动态对接连通,旋转轴的轴心下段设有与进水孔不相连的出水孔,出水孔通过下径向连通孔与出水口动态对接连通,出水孔下端与自动检测装置输入端相连。本实用新型采用同步发酵并自动制备发酵程度检测用的茶汤,茶汤制备过程无需人工取样,不会干扰发酵过程,有利于提高红茶品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茶叶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红茶发酵程度检测用同步发酵泡茶装置。
背景技术
红茶是以茶树嫩叶为原料,经过萎凋、揉捻、发酵、干燥等工艺加工而制成的条索状干茶产品,其冲泡后具有红汤、红叶的特点。其中发酵是红茶加工过程中的关键工序,红茶发酵是指茶叶在空气中进行生物氧化的酶促反应的过程,发酵作用使得茶叶中的茶多酚和鞣质酸减少,产生了茶黄素、茶红素等新的成分和醇类、醛类、酮类、酯类等芳香物质。
传统红茶发酵过程中的发酵程度是由人工经验进行判定,由于采用人工判定无法实现实时和精准的控制,受工人技术水平影响大,只能控制在一定的范围,无法精确控制,缺乏科学性和准确性,容易造成红茶发酵偏轻或过度,效果难以保证;另外不同季节、不同原产地的茶叶所需要的发酵时间并不固定,所以不能以一个固定时间标准来衡量不同种类茶叶的发酵情况;由于以上情况导致红茶一直存在产品品质难以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不稳定的问题,成为制约红茶行业发展的因素之一。
为了能够精确客观的检测红茶发酵过程,已有一些同行进行了不同程度的研究和试验。如专利授权公告号为CN101319990B,专利名称为《一种确定工夫红茶发酵适度的新方法》,其公开了利用发酵叶茶汤中有利于产品品质的主色---茶黄素水溶液的颜色在可见光区460nm处有最大吸收峰的原理及发酵过程中茶黄素含量由少→多→少的变化规律,通过对不同发酵时间的发酵叶茶汤进行比色测定,根据吸光度值(s)与茶黄素含量成正相关原理,依据吸光度值上升幅度变平缓(Δs<0.005),或开始下降时即为发酵适度时间的判定方法。采用这种方法能够提供比较科学的检测判断方法,其在检测过程中,每隔40分钟取发酵茶叶样一次,然后需要将发酵叶样品泡制为发酵叶茶汤,再对茶汤进行比色测定,该专利中没有公开发酵叶样品是怎样泡制为发酵叶茶汤的,依据现有技术了解,通常是采用人工冲泡方式制备发酵叶茶汤,采用人工冲泡方式会存在浸泡时间、浸泡水温、加水量等不同引起的测量误差,也会导致测量结果的不准确。
另外,上述检测方式在检测过程需要频繁取样,在取样时都需要打开发酵室门并进入其中,这样容易改变发酵室的温湿度,最终会干扰影响茶叶发酵均匀度,需要进一步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红茶发酵程度检测用同步发酵泡茶装置,通过在发酵环境中设置能够自动旋转的旋转轴和发酵测试浸泡盘,扇形发酵浸泡室内的发酵叶的发酵程度即代表整体需要发酵的茶叶的发酵程度,然后通过自动控制能够准确控制发酵茶叶的浸泡时间、浸泡水温、加水量等制备检测用的发酵叶茶汤,发酵叶茶汤制备过程无需人工取样,不会再干扰整个发酵室内的茶叶发酵过程,通过这种自动发酵检测方法确定红茶发酵适度点,有利于提高红茶品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清琰,未经陈清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03081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油气井定方位测量导向对接装置
- 下一篇:一种木制乐器加工用的抛光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