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全自动洗车机水循环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21035834.3 | 申请日: | 2020-06-08 |
公开(公告)号: | CN212396128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26 |
发明(设计)人: | 江信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德翔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36/04 | 分类号: | B01D36/04;B60S3/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国坤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91 | 代理人: | 赵红霞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厦***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全自动 洗车 水循环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全自动洗车机水循环系统,该系统包括设置在底板内壁的废水回用水泵,所述废水回用水泵的出水口通过管路与循环水箱对应连通,所述循环水箱与加压泵对应连通,所述加压泵的出水口通过管路与洗车机机体对应连通,所述洗车机机体与底板对应连通;所述循环水箱包括下循环水箱和上循环水箱,在所述上循环水箱顶端对应设有自来水添加口和滤料添加口,所述自来水添加口的下端与上循环水箱对应连通。本实用新型能替代土建施工,提高效率、缩短周期、节约基建投入,还可以对洗车废水进行高效的回收利用,绿色环保,节约洗车成本。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洗车机附属系统领域,尤其是一种全自动洗车机水循环系统。
背景技术
在欧美西方发达国家中汽车相当普及,美国的汽车保有量几乎占据全球汽车保有量的1/5,其中轿车高达1.3亿辆,平均每1.3人有1辆,经统计,洗车店却不到3万家。如此众多车辆是如何保证车辆整洁如新呢?原来美国国民自助洗车早已成为生活的一部分,自助式投币刷卡洗车设备广为遍布各个加油站、高速服务区、大型停车场、城镇及乡村社区等场所。
在国内,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加入了有车一族,洗车机市场正在不断的扩大,截止2010年底,全国共有各类汽车1.5亿多辆,私家车近8000万辆。而我国的洗车店高达3万家以上,这就意味着平均每家洗车店每年要洗2万多辆私家车。而基本上全国所有的大中型城市的市中心是不允许设立洗车店的,大多数洗车店都设立在城市的外围;这样,车主不仅面临着洗车要排队等候,还要面临着洗车还要开很久的车子才能如愿的洗上车子。传统洗车店都是一把高压水枪接上自来水,再加上几块大毛巾,一些洗涤剂结合而成。这就是不少洗车店的主要装备。洗车用水浪费现象严重,洗车房内循环水洗车设备成了摆设,大量清水被偷偷用于洗车,节水应用得不到推广。据相关统计,按照这种洗法,全国每年将耗掉1亿吨。洗车机主要是利用电脑控制毛刷和高压水自动来清洗汽车的一种机器,主要由控制系统、电路、气路、水路和机械结构构成。洗车机有操作简单、美观大方、对车漆损伤小等特点,近年来为我国汽车服务行业广泛应用。
在现有的全自动洗车机场地需求中,水箱、底座等需要土建施工,因此,存在主要的缺点有:效率低、周期长、耗费人工设备多、在客户需求周期上较为受限、影响设备安装时效,且水资源浪费较多、自动化程度不高。因此,需要设计一种全自动洗车机水循环系统。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一种全自动洗车机水循环系统。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方案实现:
一种全自动洗车机水循环系统,该系统包括设置在底板内壁的废水回用水泵,所述废水回用水泵的出水口通过管路与循环水箱对应连通,所述循环水箱与加压泵对应连通,所述加压泵的出水口通过管路与洗车机机体对应连通,所述洗车机机体与底板对应连通;
所述底板包括方框状的底板框架,所述底板框架的底面与水平面齐平,在所述底板框架的两端分别与前斜坡和下斜坡对应连接;
所述循环水箱包括下循环水箱和上循环水箱,在所述上循环水箱顶端对应设有自来水添加口和滤料添加口,所述自来水添加口的下端与上循环水箱对应连通;
所述上循环水箱设置在下循环水箱的上方,在所述下循环水箱内对应设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的下端与废水回用水泵的出水口对应连通,所述进水管的上端对应通入上循环水箱内部,在所述循环水箱内设有下泄角钢,所述下泄角钢的上下两端分别插入上循环水箱和下循环水箱内,所述下泄角钢的两个侧边分别与上循环水箱和下循环水箱内壁对应焊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德翔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厦门德翔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03583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数码计数推烟器
- 下一篇:一种用于冶金企业防喷溅的安全防护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