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井点降水用的井点管有效
申请号: | 202021037377.1 | 申请日: | 2020-06-08 |
公开(公告)号: | CN212612563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26 |
发明(设计)人: | 卓良国;刘振财;陈永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和盛达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19/10 | 分类号: | E02D19/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50000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降水 井点管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井点降水用的井点管,涉及基础工程技术领域,解决了滤布出现损伤的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管体,所述管体开设有进水孔,所述管体开设进水孔部分缠绕有滤布,所述管体外周侧上下滑动套设有用于防护滤布的防护套,所述防护套设置有限位组件,所述防护套通过限位组件与管体实现同轴设置,所述防护套设置有用于带动防护套运动的提拉件,所述提拉件设置有用于固定防护套的固定组件,具有降低滤布出现损伤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基础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井点降水用的井点管。
背景技术
井点降水,是人工降低地下水位的一种方法,故又称“井点降水法”。大致是在基坑开挖前,于基坑四周埋设一定数量的滤水管或滤水井,利用抽水设备抽水,使所挖的土始终保持干燥状态的方法,常采用的井点类型有:轻型井点、喷射井点、电渗井点、管井井点、深井井点等。
参见图1,一种井点管,包括管体1,管体1内部中空且一端呈圆锥状,另一端开放设置。管体1周侧靠近圆锥部分成梅花状分布有多个进水孔,使用时在管体1开设有进水孔部分包裹滤布2,然后将管体1插入井点,积水被滤布2过滤后通过进水孔进入井点管,最后积水从管体1远离圆锥状一侧被抽水泵抽出。
井点开挖后一般需要用水将井点内的泥土冲出,此时井点四周被泥水覆盖,较难观察井点的实际位置,而工作人员则需要在井点完成泥土冲出后,将管体快速插入井点。但是,管体长度一般较长,在观察不到井点位置的情况下将管体插入井点的过程中,包裹于管体的滤布可能与井点的井壁发生擦碰,导致滤布出现损伤,影响管体的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井点降水用的井点管,具有降低滤布出现损伤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井点降水用的井点管,包括管体,所述管体开设有进水孔,所述管体开设进水孔部分缠绕有滤布,所述管体外周侧上下滑动套设有用于防护滤布的防护套,所述防护套设置有限位组件,所述防护套通过限位组件与管体实现同轴设置,所述防护套设置有用于带动防护套运动的提拉件,所述提拉件设置有用于固定防护套的固定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护套通过限位组件进行限位,使用时通过防护套对滤布进行防护,降低管体插接于井点时出现损伤的可能,防护套设置有提拉件,提拉件设置有固定组件,通过固定组件实现防护套的固定,并且管体完成插接后解开固定组件,之后通过提拉件取出防护套还可以继续回收使用,整个过程简单,不仅能够对滤布进行防护,降低出现损伤的可能,而且使用过后还可以回收利用。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限位组件包括滚球与滚槽,所述防护套内壁靠近顶部部分均匀间隔开设有多个容纳槽,所述滚球容纳于容纳槽,所述滚槽开设于管体外周侧且位于滤布上方,所述滚球上下滑动于滚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时滚球滚动连接于滚槽,一方面通过滚球限制防护套,另一方面在取出防护套时对防护套的运动方向进行导向。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滚球有多组,相邻两组所述滚球上下对称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时通过多组的滚球对防护套形成多点的限位,有利于提升限位效果。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防护套成两半式结构且关于中轴线对称设置,所述防护套设置有锁合组件,所述防护套通过锁合组件实现合并固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护套采用两半式结构,方便防滑套的的安装,降低防护套安装时对滤布造成损伤的可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和盛达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未经福建和盛达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03737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