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中心管以及圆柱电池有效
申请号: | 202021041497.9 | 申请日: | 2020-06-08 |
公开(公告)号: | CN213340454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1 |
发明(设计)人: | 邓赛君;赵微;徐德雷;程阿鸿;李海军;蔡惠群 | 申请(专利权)人: | 银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04 | 分类号: | H01M10/04;H01M6/02;H01M6/50;H01M10/42 |
代理公司: | 北京博浩百睿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134 | 代理人: | 宋子良 |
地址: | 51904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中心 以及 圆柱 电池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中心管以及圆柱电池,该中心管包括:内管,具有与内管同轴设置的通孔,内管的侧壁上设置有连通孔,连通孔的第一端与通孔连通;吸附层,包裹在内管的外壁上并罩设在连通孔的第二端上,吸附层具有微孔结构。通过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无法满足电池使用性能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中心管以及圆柱电池。
背景技术
目前,圆柱电池内含中心管,中心管不仅起着支撑电芯的作用,同时也能防止电芯内部隔膜被刺破。
现有技术中的电池电芯制作技术中,由于正负极片、隔膜相互重叠卷绕,且中心管大多采用钢管制成,中心管虽能对电池内部电芯起到很好的支撑作用,但是电芯内部充放电产生的热量和气体难以及时排出至电池外部,而且也不利于电解液的浸润与渗透,严重影响电池的使用性能。
因此,现有技术中存在无法满足电池使用性能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中心管以及圆柱电池,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无法满足电池使用性能的问题。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中心管,中心管包括:内管,具有与内管同轴设置的通孔,内管的侧壁上设置有连通孔,连通孔的第一端与通孔连通;吸附层,包裹在内管的外壁上并罩设在连通孔的第二端上,吸附层具有微孔结构。
进一步地,内管的侧壁上设置有多个连通孔,多个连通孔沿内管的周向间隔设置。
进一步地,在内管的轴线方向上,内管的侧壁上设置有多排连通单元,每排连通单元均包括沿内管的周向间隔设置的多个连通孔,相邻两排连通单元上的多个连通孔交错设置。
进一步地,连通孔为圆孔或多边形孔。
进一步地,连通孔的孔径为0.2mm至5mm。
进一步地,内管为圆形管,通孔的横截面形状为圆形或多边形结构。
进一步地,内管的材质包括不锈钢、铝合金、PPS、PET、ABS以及PFA中的至少一种。
进一步地,吸附层的材质包括PE、PP、氧化铝、分子筛以及硅胶中的至少一种。
进一步地,内管的壁厚为0.2mm至3mm,吸附层的厚度为0.2mm至1mm。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圆柱电池,圆柱电池包括上述提供的中心管。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该中心管包括内管和吸附层。其中,内管具有与内管同轴设置的通孔,内管的侧壁上设置有连通孔,连通孔的第一端与通孔连通,吸附层包裹在内管的外壁上并罩设在连通孔的第二端上,吸附层具有微孔结构。采用上述结构,电芯内部充放电产生的热量和气体可通过内管侧壁上的连通孔和吸附层的微孔结构相配合排出至电池外部,并且吸附层的微孔结构能够吸附电解液,便于电解液的浸润与渗透,从而能够满足电池的使用性能。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中心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中心管的俯视图;
图3示出了图1中的内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图1中的内管的正视图;
图5示出了图1中的内管的俯视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内管;11、通孔;12、连通孔;20、吸附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银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银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04149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能源汽车的维修用的推车
- 下一篇:一种比例控制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