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调节的钢梁下端组合支吊架有效
申请号: | 202021045343.7 | 申请日: | 2020-06-09 |
公开(公告)号: | CN212775916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23 |
发明(设计)人: | 祝庆文;徐晓晖;国宏雪;刘凯;包扬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建八局第三建设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3/02 | 分类号: | F16L3/02;F16M13/02 |
代理公司: | 南京先科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85 | 代理人: | 孙甫臣 |
地址: | 210046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调节 钢梁 下端 组合 吊架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可调节的钢梁下端组合支吊架,包括加劲肋、底部横杆、伸缩斜拉杆、伸缩竖杆和梁翼夹板。本实用新型通过加劲肋、底部横杆、伸缩斜拉杆、伸缩竖杆和梁翼夹板的配合使用,能够在钢梁底部形成一个稳定的可调节的三角支架,对称设置两个三角支架即可形成组合支吊架,进而能够不依赖顶板和预埋件,利用钢梁本身进行设置的支吊架,就能够实现钢梁下设备、管线吊装,并且可以随钢梁的截面尺寸进行调节,灵活安装,组装式的设置实现快速装拆,模块化生产,大大提高了施工的速度。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简单合理,使用方便快捷,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领域,适用于钢结构,具体为一种可调节的钢梁下端组合支吊架。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进一步成熟,建筑钢结构产业进入到一个飞速发展的时代。建筑钢结构具有“轻、快、好、省”的特点,除了具有轻质高强性、优异的材料性能、制作安装工业化程度高、宜拆卸和较好的耐久性等优势外,还具备有利于节约资源、减少碳排放、可循环利用、有效实现绿色要求的优越性。而随着钢结构的大量运用,现实中遇到的难题也越来越多。例如在楼层板面浇筑完成后,如何能够实现钢梁下设备、管线等吊装的问题。
目前大部分支吊架是通过上层板面内的预埋件或者使用膨胀螺栓进行支吊架安装,或者直接在钢梁侧面以及底部进行焊接,这两种做法或是需要预埋件,或是需要专业的焊接人员,不能实现快速施工和可调节的作用,尤其是对于前期设计未能确认,后期决定安装的梁下设备。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调节的钢梁下端组合支吊架,以达到快速施工和可调节目的。
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可调节的钢梁下端组合支吊架,包括:
加劲肋,所述加劲肋用于加强钢梁强度,所述加劲肋固定于钢梁,所述加劲肋上设置有第一螺栓孔;
底部横杆,所述底部横杆用于搭建所述支吊架底部的平台,所述底部横杆上设置有第二螺栓孔;
伸缩斜拉杆,所述伸缩斜拉杆用于连接加劲肋和底部横杆,所述伸缩斜拉杆包括第一套杆和第二套杆,所述第二套杆套接在第一套杆上,所述第一套杆和第二套杆上设置有第三螺栓孔,所述第三螺栓孔贯通有第一螺栓,所述第一套杆和第二套杆通过第一螺栓连接,所述第一套杆的顶端通过第二螺栓和第一螺栓孔与加劲肋连接,所述第二套杆的底端通过第三螺栓和第二螺栓孔与底部横杆连接;
伸缩竖杆和梁翼夹板,所述伸缩竖杆包括第三套杆和第四套杆,所述第四套杆套接在第三套杆上,所述第三套杆和第四套杆上均设置有第四螺栓孔,所述第四螺栓孔贯通有第四螺栓,所述第四套杆和第三套杆通过第四螺栓连接,所述第四套杆的底部与底部横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套杆的顶部通过转轴与梁翼夹板转动连接,所述梁翼夹板为U型,所述U型梁翼夹板的侧边设置有第五螺栓,所述梁翼夹板通过第五螺栓夹紧梁翼。
优选的,所述第一套杆、第二套杆、第三套杆和第四套杆均为凹形不锈钢,所述凹形不锈钢具有一横板和两竖板,两竖板垂直固定于横板两侧。
优选的,所述第一套杆和第二套杆套接部位设置有4个同样大小的第三螺栓孔,所述第三套杆和第四套杆套接部位设置有3同样大小的第四螺栓孔。
优选的,包括对称设置在钢梁上的加劲肋、底部横杆、伸缩斜拉杆、伸缩竖杆和梁翼夹板,对称设置在钢梁上的所述底部横杆之间固定连接有加强纵杆。
优选的,所述梁翼夹板的转动方向为钢梁的长度方向。
优选的,所述加劲肋与钢梁焊接。
优选的,所述伸缩竖杆垂直固定于钢梁和底部横杆之间。
优选的,包括对称设置在钢梁上的加劲肋、底部横杆、伸缩斜拉杆、伸缩竖杆和梁翼夹板,对称设置在钢梁上的所述底部横杆之间固定连接有面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建八局第三建设有限公司,未经中建八局第三建设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04534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