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适用于热解油的超声波雾化燃烧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21047966.8 | 申请日: | 2020-06-09 |
公开(公告)号: | CN212339236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12 |
发明(设计)人: | 姚宗路;郝晓文;赵立欣;贾吉秀;霍丽丽;赵亚男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F23D11/12 | 分类号: | F23D11/12;F23D11/38;B01F3/08;B01F11/02 |
代理公司: | 兰州智和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62201 | 代理人: | 周立新 |
地址: | 100081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适用于 热解油 超声波 雾化 燃烧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适用于热解油的超声波雾化燃烧系统,属于涉及生物质热解油领域,以解决目前热解油燃烧系统在运行中容易出现的燃烧不完全而冒黑烟、污染物排放量高等问题。该系统包括超声波乳化罐、伴热油路、燃烧室、超声波发生器、超声波雾化喷嘴,所述超声波乳化罐一侧为进油口,另一侧接有伴热油路,超声波乳化罐的下方设有加热器;所述超声波雾化喷嘴包括雾化空气外腔、油腔、雾化空气内腔、超声波油气混合振荡腔。本实用新型利用超声波乳化罐在热解油雾化之前对热解油进行超声波乳化处理,改善了热解油的性质,降低热解油粘度。同时,伴热油路和特殊的雾化喷嘴结构都适用于粘稠的热解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涉及生物质热解油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热解油的超声波雾化燃烧系统。
背景技术
生物质热解油具有较高的热值和含氧量,是可再生能源技术研究的重要对象之一。然而生物质热解油存在粘度较高,杂质较多等问题,阻碍了其资源化利用。目前,生物质焦油的提质改性处理方法主要有乳化法和化学法等,其中化学法存在工艺复杂、改性成本高等问题。
超声乳化法是一种工艺简单、成本低的油品改性方法。在超声波作用下,两种不相溶液体和表面活性剂因超声空化效应,破坏了溶液原有分子间的表面张力,促使两种液体相互溶解,形成稳定的乳化液,能够降低热解油粘度,提高生物焦油的燃烧性能和能源品位。
对于生物质热解油等高粘度液体燃料而言,喷嘴技术是雾化燃烧技术的核心,喷嘴性能好坏直接影响雾化效果及喷嘴自身的使用寿命,关系到燃烧过程能否正常稳定运行。由于生物质热解油黏度大、密度大、表面张力大、雾化困难等特点,目前能够应用于生物质热解油的喷嘴较少。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适用于热解油的超声波雾化燃烧系统,以解决目前热解油燃烧系统在运行中容易出现的燃烧不完全而冒黑烟、污染物排放量高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适用于热解油的超声波雾化燃烧系统,包括超声波乳化罐、伴热油路、燃烧室、超声波发生器、超声波雾化喷嘴,伴热油路末端连接超声波雾化喷嘴,超声波雾化喷嘴出口端插入燃烧室中,超声波雾化喷嘴还连接超声波发生器;所述超声波乳化罐一侧为进油口,另一侧接有伴热油路,超声波乳化罐的下方设有加热器;所述超声波雾化喷嘴包括雾化空气外腔、油腔、雾化空气内腔、超声波油气混合振荡腔,最外层为雾化空气外腔,中间层为油腔,最内层为雾化空气内腔,雾化空气外腔的前端设有雾化空气通孔,油腔的缩口端斜面四周均匀布置旋流喷头,超声波油气混合振荡腔的外壁设有超声波振荡器。
进一步的,所述旋流喷头为8-12个,每个喷头两侧设置旋流槽。
进一步的,所述伴热油路为两条,其上均设有篮式过滤器,伴热油路上还设有油压泵。
进一步的,所述伴热油路内部为管道,外部设有加热保温层。
本实用新型机理如下:热解油超声波雾化燃烧系统将热解油通过超声乳化降低热解油的粘度,提高热解油的雾化性质,利用超声波式三级雾化大大提高热解油乳化剂的雾化效果,将热解油乳化剂雾化为微小的液滴颗粒,在燃烧室内充分燃烧和烟气换热,能够有效实现高效燃烧、低污染排放。
本实用新型特点如下:
(1)利用超声波乳化罐在热解油雾化之前对热解油进行超声波乳化处理,改善了热解油的性质,降低热解油粘度。同时,伴热油路和特殊的雾化喷嘴结构都适用于粘稠的热解油。
(2)超声波雾化喷嘴具有特殊的三级雾化结构,内混式空气雾化和超声波雾化相结合的雾化方式,使热解油雾化完全、雾化颗粒小,雾化均匀。采用超声波雾化喷嘴的热解油燃烧器,点火容易,出火均匀,燃烧完全,黑烟少。
(3)超声波超声波雾化燃烧系统可连续进行热解油的超声乳化、雾化及燃烧三道工序,实现了热解油的改质燃烧过程的连续化和一体化,减少了热解油处理和运输过程中造成的污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未经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04796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秸秆捆烧灰渣综合利用系统
- 下一篇:一种气动胶垫检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