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多卷芯锂离子电池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021052174.X | 申请日: | 2020-06-10 |
公开(公告)号: | CN21198080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20 |
发明(设计)人: | 谢麟;黄瑞锦;汪小林;龙翔;金留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西省倍特力新能源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0525 | 分类号: | H01M10/0525;H01M10/052;H01M10/0587 |
代理公司: | 南昌市赣昌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6140 | 代理人: | 刘鸿运 |
地址: | 336000 江西省***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卷芯 锂离子电池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属于涉及锂离子电池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卷芯锂离子电池结构。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充分利用空间,增加能量密度的多卷芯锂离子电池结构。一种多卷芯锂离子电池结构,包括有第一卷芯、活性物质层、胶纸层、离心纸层、第二卷芯和第三卷芯;所述第一卷芯为正极收尾,且一侧涂有活性物质层;所述第二卷芯为正极收尾,且两侧均涂有活性物质层;所述第三卷芯为负极收尾,且两侧均涂有活性物质层。本实用新型不会浪费活性物质,浪费空间,而又能最大限度的增加能量密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锂离子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卷芯锂离子电池结构。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是一种二次电池(充电电池),它主要依靠锂离子在正极和负极之间移动来工作。在充放电过程中,Li+ 在两个电极之间往返嵌入和脱嵌:充电时,Li+从正极脱嵌,经过电解质嵌入负极,负极处于富锂状态;放电时则相反。
目前的锂离子电池多卷芯结构,以正极收尾或者负极收尾的卷芯都存一个问题,就是正负极收尾的箔材料上没有涂上活性物质浪费空间。或者以隔膜收尾也是浪费空间,浪费胶纸厚度。
综上,目前需要研发一种充分利用空间,增加能量密度的多卷芯锂离子电池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锂离子电池多卷芯结构存在浪费空间的缺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充分利用空间,增加能量密度的多卷芯锂离子电池结构。
(2)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这样一种多卷芯锂离子电池结构,包括有第一卷芯、活性物质层、胶纸层、离心纸层、第二卷芯和第三卷芯;所述第一卷芯为正极收尾,且一侧涂有活性物质层;所述第二卷芯为正极收尾,且两侧均涂有活性物质层;所述第三卷芯为负极收尾,且两侧均涂有活性物质层;所述第一卷芯、第二卷芯和第三卷芯的活性物质层外均卷绕有胶纸层,所述第一卷芯、第二卷芯和第三卷芯的胶纸层外均卷绕有离心纸层。
进一步的,所述胶纸层两面均有粘性,且基材可采用无纺布隔膜材质、聚乙烯、聚丙烯等材料的其中一种,再涂上胶水,具有透气性。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卷芯、第二卷芯和第三卷芯外的胶纸层均缠绕其一圈,且宽度大于或等于其隔膜的宽度。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卷芯、第三卷芯和第二卷芯的组合结构,其使用的第一卷芯、第三卷芯和第二卷芯数量总和为奇数。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卷芯和第二卷芯上的活性物质层为正极活性物质,所述第三卷芯上的活性物质层为负极活性物质。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卷芯的活性物质层靠近与其相邻的第三卷芯。
(3)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在第一卷芯、第三卷芯和第二卷芯数接触的面上均涂上活性物质,并且通过胶纸层增加第一卷芯、第三卷芯和第二卷芯数之间连接的牢固性,而且胶纸层具有良好的透气度,能够使得锂离子在充放电过程当中自由穿行,组合的最外层又不含活性物质层,不会浪费活性物质,浪费空间,而又能最大限度的增加能量密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卷芯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卷芯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卷芯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卷芯、第三卷芯、第二卷芯依次组合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的标记为:1-第一卷芯,2-活性物质层,3-胶纸层,4-离心纸层,5-第二卷芯,6-第三卷芯。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西省倍特力新能源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江西省倍特力新能源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05217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