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中医针灸诊疗用的定位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1057797.6 | 申请日: | 2020-06-10 |
公开(公告)号: | CN213526403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5 |
发明(设计)人: | 李昕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昕阳 |
主分类号: | A61H39/08 | 分类号: | A61H39/08;A61H39/02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智东方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78 | 代理人: | 孙文彬 |
地址: | 261000 山东省潍坊市***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中医 针灸 诊疗 定位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中医针灸诊疗用的定位装置,包括固定座和活动座,所述固定座的上端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一根滑杆,两根所述滑杆的上端均固定连接有一块限位板,两根所述滑杆上均套设有一个压簧,所述活动座的两侧分别滑动连接于一根滑杆,所述压簧位于固定座和活动座之间,所述固定座的中部设有下落针孔,所述活动座的中部设有上落针孔,所述下落针孔和上落针孔位于同一轴线上,所述固定座的中部设有穴位定位板;通过在固定座和活动座上设置下落针孔和上落针孔,通过两点确定针具的进针位置,避免在落针的过程中出现偏移的情况;且通过穴位定位板可定位体表穴位,有效保证了进针位置的准确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中医针灸诊疗用的定位装置。
背景技术
针灸是针法和灸法的总称。
针法是指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把针具(通常指毫针)按照一定的角度刺入患者体内,运用捻转与提插等针刺手法来对人体特定部位进行刺激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刺入点称为人体腧穴,简称穴位。根据最新针灸学教材统计,人体共有361个正经穴位。
灸法是以预制的灸炷或灸草在体表一定的穴位上烧灼、熏熨,利用热的刺激来预防和治疗疾病。通常以艾草最为常用,故而称为艾灸,另有隔药灸、柳条灸、灯芯灸、桑枝灸等方法。如今人们生活中也经常用到的多是艾条灸。
针灸由“针”和“灸”构成,是东方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内容包括针灸理论、腧穴、针灸技术以及相关器具,在形成、应用和发展的过程中,具有鲜明的中华民族文化与地域特征,是基于中华民族文化和科学传统产生的宝贵遗产。
在临床使用过程中,由于针体纤细、长、直,在操作过程中往往会出现针体弯曲,使操作力度难以控制。因此在落针时,针具扎入的深度不便于控制。
在落针前,需对体表穴位进行确定,然而初学者在进针时,即使预先确定穴位,在进针时也会出现入针位置偏移的情况;且进针时,除直刺之外,还有斜刺和横刺的手法,现有的辅助进针工具大多难以实现针具的斜刺和横刺,而初学者在斜刺和横刺时,也无法把握好角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中医针灸诊疗用的定位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中医针灸诊疗用的定位装置,包括固定座和活动座,所述固定座的上端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一根滑杆,两根所述滑杆的上端均固定连接有一块限位板,两根所述滑杆上均套设有一个压簧,所述活动座的两侧分别滑动连接于一根滑杆,所述压簧位于固定座和活动座之间,所述固定座的中部设有下落针孔,所述活动座的中部设有上落针孔,所述下落针孔和上落针孔位于同一轴线上,所述固定座的中部设有穴位定位板。
优选的,所述穴位定位板为弧形板,所述穴位定位板表面设有条形的定位孔,所述定位孔于与落针孔、上落针孔位于同一轴线上,所述穴位定位板的下端位于固定座的下方。
优选的,所述穴位定位板和固定座的一侧壁之间连接有至少两个螺栓。
优选的,所述固定座底端两侧均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两个吸盘固定座,所述吸盘固定座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吸盘,所述吸盘为橡胶材质,两根所述吸盘的底端与穴位定位板的底端齐平。
优选的,一个所述吸盘固定座的一侧壁表面固定连接有量角板,所述量角板的表面设有刻度标记。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该中医针灸诊疗用的定位装置,通过在固定座和活动座上设置下落针孔和上落针孔,通过两点确定针具的进针位置,避免在落针的过程中出现偏移的情况;且通过穴位定位板可定位体表穴位,落针前使定位孔贴合在体表的穴位上,通过下落针孔和上落针孔的限位进行下针;有效保证了进针位置的准确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昕阳,未经李昕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05779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