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急诊内科用引流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1058035.8 | 申请日: | 2020-06-10 |
公开(公告)号: | CN213099777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04 |
发明(设计)人: | 桑运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M1/00 | 分类号: | A61M1/00;A61M1/04 |
代理公司: | 保定国驰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3143 | 代理人: | 吴蓉 |
地址: | 110000 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急诊 内科 引流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急诊内科用引流装置,包括底壳和半圆盖,底壳顶部固定有半圆盖,底壳内壁中部固定有电机,电机的输出端固定有转板,且转板通过轴承与底壳转动连接,转板上表面固定有限位环,限位环内壁安装有方便储存液体的存液机构,半圆盖上表面中部固定有内螺纹套筒,内螺纹套筒内壁螺纹连接有缓存机构,存液机构包括电动推杆、滑动盘、放置环、收集杯和液位传感器,转板上表面中部固定有电动推杆,电动推杆顶部安装有滑动盘,且滑动盘与限位环内壁滑动连接,滑动盘上表面对称固定有放置环,且放置环内壁插接有收集杯,本实用新型可自动更换储存满的收集杯,且在更换时无需停止引流,便于人们的使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急诊内科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急诊内科用引流装置。
背景技术
胸腔闭式引流作为治疗气胸的常规医疗手段,已在医疗过程中得到广泛应用。正常情况下,人体胸腔内呈负压状态,但是由于手术、外伤等原因造成胸壁破坏或者长期的肺部病变如肺结核,肺气肿,支气管扩张等疾病导致肺边缘肺泡破裂时,空气可进入胸腔,从而使胸腔内的负压消失,肺脏会因受压变小而失去呼吸功能,因此,需要采用胸腔闭式引流技术以引流胸腔内的气体和液体,现有的引流装置结构简单,在使用时,需要护士在身边时刻观察,需要及时对储存引流液的收集杯进行更换,在更换时,需要停止引流,不方便人们使用,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急诊内科用引流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急诊内科用引流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急诊内科用引流装置,包括底壳和半圆盖,所述底壳顶部固定有半圆盖,所述底壳内壁中部固定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固定有转板,且转板通过轴承与底壳转动连接,所述转板上表面固定有限位环,所述限位环内壁安装有方便储存液体的存液机构,所述半圆盖上表面中部固定有内螺纹套筒,所述内螺纹套筒内壁螺纹连接有缓存机构。
优选的,所述存液机构包括电动推杆、滑动盘、放置环、收集杯和液位传感器,所述转板上表面中部固定有电动推杆,所述电动推杆顶部安装有滑动盘,且滑动盘与限位环内壁滑动连接,所述滑动盘上表面对称固定有放置环,且放置环内壁插接有收集杯,所述半圆盖内壁靠近收集杯的一端固定有液位传感器,便于更换收集杯。
优选的,所述缓存机构包括外螺纹套筒、转盘、进液管、排气管、电磁阀、储液囊、第一连接管、第二连接管和单向阀,所述内螺纹套筒内壁螺纹连接有外螺纹套筒,所述外螺纹套筒顶部固定有转盘,所述转盘上表面依次镶嵌固定有进液管和排气管,且进液管底部穿过转盘,所述进液管上端固定有电磁阀,所述进液管顶部设有储液囊,所述储液囊底部固定有第一连接管,且第一连接管通过快接接头与进液管连通,储液囊顶部固定有第二连接管,所述储液囊顶部固定有单向阀,便于在更换收集杯时,对引流管内的液体进行储存。
优选的,所述外螺纹套筒底部固定有密封环,提高外螺纹套筒与收集杯之间的密封性。
优选的,所述滑动盘中部固定有避让筒,且电动推杆顶部与避让筒内壁顶部固定连接,可减少滑动盘和转板之间的空间。
优选的,所述半圆盖外侧依次固定有控制器和报警器,且电机、电动推杆、液位传感器、电磁阀和报警器均与控制器电性连接,便于控制电气设备的运行。
优选的,所述底壳底部对称固定有防滑垫,防止底壳滑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未经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05803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呼吸内科临床用喷药器
- 下一篇:一种中医推拿操作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