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果园板栗自动拾捡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1059175.7 | 申请日: | 2020-06-10 |
公开(公告)号: | CN212573598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23 |
发明(设计)人: | 涂其勇;耿梓腾 | 申请(专利权)人: | 涂其勇 |
主分类号: | A01D51/00 | 分类号: | A01D51/00 |
代理公司: | 广东有知猫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681 | 代理人: | 高志军 |
地址: | 400000***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果园 板栗 自动 拾捡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果园板栗自动拾捡装置,涉及板栗拾捡技术领域,包括连接杆和捡拾装置,连接杆的一端设有捡拾装置,捡拾装置包括第一夹持板,第一夹持板的侧面与连接杆固定连接,第一夹持板的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二夹持板,第一夹持板和第二夹持板的内部均插设有限位管,且限位管均匀分布在第一夹持板和第二夹持板的内部,限位管的表面安装有挂钩,挂钩远离第一夹持板的一端转动连接有滑块,且滑块的内壁与连接杆滑动连接。本实用新型,解决了传统的拾捡方法都是人为反复弯腰去捡拾,长时间的捡拾会使捡拾人员腰部感到疼痛,大大降低了拾捡的效率,且板栗外面长有刺,长时间拾取会刺破手指,不仅影响工作效率也影响了身体健康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板栗拾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果园板栗自动拾捡装置。
背景技术
板栗原产我国,是我国食用最早的著名坚果之一,年产量居世界首位,我国板栗品质优良,营养丰富为世界群栗之冠,炒食后其肉质细密,香甜适口,十分受欢迎。
当将板栗敲打下来后,板栗会非常散乱的落到地上,传统的拾捡方法都是人为反复弯腰去捡拾,长时间的捡拾会使捡拾人员腰部感到疼痛,大大降低了拾捡的效率,且板栗外面长有刺,长时间拾取会刺破手指,不仅影响工作效率也影响了身体健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果园板栗自动拾捡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果园板栗自动拾捡装置,包括连接杆和捡拾装置,所述连接杆的一端设有捡拾装置,所述捡拾装置包括第一夹持板,所述第一夹持板的侧面与连接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夹持板和连接杆连接的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二夹持板,所述第一夹持板和第二夹持板的内部均插设有限位管,且限位管均匀分布在第一夹持板和第二夹持板的内部,位于第二夹持板内部中限位管的表面安装有挂钩,所述挂钩远离限位管的一端转动连接有滑块,且滑块的内壁与连接杆滑动连接,所述第一夹持板和第二夹持板均呈圆弧状结构,所述第一夹持板和第二夹持板的内部均开设有矩形槽,所述限位管两端和矩形槽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夹持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弹簧远离第一夹持板的一端与第二夹持板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滑块远离第一夹持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限位杆,且限位杆均匀分布在滑块的侧面,所述限位杆远离滑块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滑动管,所述滑动管的内壁与连接杆滑动连接,且滑动管的外表面设有防滑层。
优选的,所述第一夹持板和第二夹持板远离连接杆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夹持垫,所述夹持垫为橡胶条裁剪制成的片状结构。
优选的,所述第一夹持板的下表面设有收集装置,所述收集装置包括橡胶板,所述橡胶板的表面与第一夹持板固定连接,且橡胶板的中间开设有圆孔,且圆孔位于两个限位管的中间,所述橡胶板借助圆孔连通有导向管,且导向管为布筒结构,所述导向管远离橡胶板的一端连通有背包。
优选的,所述导向管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环,所述固定环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远离固定环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套环,且套环的内壁与连接杆固定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捡拾装置,当对地面的板栗进行拾捡时,握住并向上拉动滑动管,使滑动管借助限位杆拉动滑块,此时滑块会拉动挂钩,进而借助限位管拉动第二夹持板,使第二夹持板与第一夹持板张开,将板栗夹持到第一夹持板和第二夹持板的内部,松开滑动管后,第一夹持板受到弹簧的拉力,从而是第一夹持板和第二夹持板闭合,达到了对板栗进行拾取的效果,解决了传统的拾捡方法都是人为反复弯腰去捡拾,长时间的捡拾会使捡拾人员腰部感到疼痛,大大降低了拾捡的效率,且板栗外面长有刺,长时间拾取会刺破手指,不仅影响工作效率也影响了身体健康的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涂其勇,未经涂其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05917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