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智能断路器有效
申请号: | 202021059855.9 | 申请日: | 2020-06-10 |
公开(公告)号: | CN212161728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15 |
发明(设计)人: | 辛克均;龚旺;林桌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宏发开关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H71/08 | 分类号: | H01H71/08;H01H71/43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精诚新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5218 | 代理人: | 刘建科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断路器 | ||
1.一种智能断路器,包括智能控制模块、L极断路器和N极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L极断路器和N极断路器均包括壳体以及设置在壳体内的静触头组件、动触头组件以及软连接,所述壳体上分别设置有第一接线端和第二接线端,所述静触头组件连接第一接线端,所述动触头组件可活动设置并对应所述静触头组件,所述智能控制模块联动所述L极断路器和N极断路器的动触头组件,以控制动触头组件进行分合闸动作;所述软连接连接于动触头组件和第二接线端之间;所述L极断路器中连接动触头组件和第二接线端的软连接还穿过一电流互感器,所述电流互感器的输出端连接智能控制模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L极断路器内还设有采样线路板,所述采样线路板采集L极断路器内电回路的电压信号并输出连接智能控制模块。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包括控制壳体以及设置于控制壳体内的控制线路板和分合闸驱动装置,控制模块、L极断路器和N极断路器上还贯穿一驱动转轴,所述分合闸驱动装置驱动连接所述驱动转轴,所述驱动转轴分别与L极断路器和N极断路器的动触头组件联动设置,所述控制线路板连接所述分合闸驱动装置;所述电流互感器和采样线路板均连接所述控制线路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线端为进线端,所述第二接线端为出线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智能断路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漏电脱扣机构,所述漏电脱扣机构包括零序电流互感器、漏电线路板以及与动触头组件配合的脱扣装置;L极断路器的出线端和N极断路器的出线端均连接有一导线,连接L极断路器的出线端的导线和连接N极断路器的出线端的导线均穿过所述零序电流互感器内,所述零序电流互感器连接漏电线路板,所述漏电线路板连接脱扣装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智能断路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漏电模块壳体,所述漏电模块壳体设有多个接线端子,所述零序电流互感器、连接L极断路器的出线端的导线和连接N极断路器的出线端的导线均设置于漏电模块壳体内,连接L极断路器的出线端的导线和连接N极断路器的出线端的导线还一一连接所述接线端子。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智能断路器,其特征在于:定义L极断路器的壳体为L极壳体,N极断路器的壳体为N极壳体,控制模块的壳体为控制壳体,所述控制壳体、L极壳体和N极壳体的长边依次贴合固定,形成断路器本体;所述漏电模块壳体的长边对应控制壳体、L极壳体和N极壳体的短边,并贴合固定。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智能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漏电模块壳体在对应断路器本体的长边开设有供导线穿设的多个通孔,所述接线端子设置于相对的另一长边上,所述零序电流互感器设置于接线端子和通孔之间,其内孔的轴向线与接线端子和通孔的连线平行。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智能断路器,其特征在于:穿设于零序电流互感器内的多根导线之间设有绝缘隔板。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智能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静触头组件设有用于与动触头组件接触配合的静触头部,在合闸状态下,N极断路器中静触头部的电流走向与动触头组件的电流走向产生一相吸的力,而L极断路器中静触头部的电流走向与动触头组件的电流走向产生一相斥的力;所述漏电线路板设置于N极断路器的壳体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宏发开关设备有限公司,未经厦门宏发开关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059855.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建筑施工用变压器防雨装置
- 下一篇:一种采用惰性气体填充的抽样送检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