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中水回用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21060888.5 | 申请日: | 2020-06-10 |
公开(公告)号: | CN213112815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04 |
发明(设计)人: | 张春悦;佟淑环;雷旭;张洁冰;陈荣;赵壹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首钢朗泽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河北首朗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北京首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04 | 分类号: | C02F9/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沛德权律师事务所 11302 | 代理人: | 马苗苗 |
地址: | 100043 北京市石景山***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中水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中水回用系统,臭氧催化塔的出口与所述第一缓冲罐的入口相连,第一缓冲罐的出口与回用水罐的第一入口相连;第一沉淀罐的入口与蒸馏系统的粗塔余馏水的出口相连,第一沉淀罐的出口与过滤装置的入口相连;过滤装置的出口与第二缓冲罐的入口相连,第二缓冲罐的出口与回用水罐的第二入口相连;第二沉淀罐的入口与蒸馏系统的精塔余馏水的出口相连,第二沉淀罐的出口与第二缓冲罐的入口相连;回用水罐的出口与培养基罐的入口相连;如此,利用该回用系统将污水处理系统中的中水进行过滤、对蒸馏系统中的废水进行处理后,配合生产用水及化学品将处理后的发酵废水配置成培养基,减轻污水系统的处理负荷,降低污水排放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废水资源利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中水回用系统。
背景技术
发酵废水是中水的一种,属于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难度较大,污水处理系统投资和运行费用很高。根据目前的环保政策要求是所有工业企业的废水必须实现达标排放,甚至“零”排放,因此如何处理高浓有机废水成为化工、发酵行业必须解决的问题。
即使企业的污水经过处理能够达标排放,污水处理成本也是企业所面临的一大问题。因此如何减少污水的排放,降低企业污水处理成本是目前面临的难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中水回用系统,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企业发酵废水处理难度大,污水处理成本较高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中水回用系统,所述系统包括:臭氧催化塔、第一缓冲罐、回用水罐、第一沉淀罐、过滤装置、第二缓冲罐、第二沉淀罐及培养基罐;其中,
污水处理系统的出口与臭氧催化塔的入口相连;所述臭氧催化塔的出口与所述第一缓冲罐的入口相连,所述第一缓冲罐的出口与所述回用水罐的第一入口相连;
所述第一沉淀罐的入口与蒸馏系统的粗塔余馏水的出口相连,所述第一沉淀罐的出口与所述过滤装置的入口相连;所述过滤装置的出口与所述第二缓冲罐的入口相连,所述第二缓冲罐的出口与所述回用水罐的第二入口相连;
所述第二沉淀罐的入口与所述蒸馏系统的精塔余馏水的出口相连,所述第二沉淀罐的出口与所述第二缓冲罐的入口相连;
所述回用水罐的出口与所述培养基罐的入口相连。
上述方案中,所述臭氧催化塔与所述污水处理系统的出口之间还安装有臭氧供水泵。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沉淀罐与所述过滤装置之间安装有第一供料泵。
上述方案中,所述蒸馏系统的精塔余馏水的出口与所述第二沉淀罐之间安装有第二供料泵。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缓冲罐与所述回用水罐之间安装有第三供料泵。
上述方案中,从所述第一缓冲罐中泵入至所述回用水罐的中水的第一占比为0~50%,从所述第二缓冲罐中泵入至所述回用水罐中的余馏水的第二占比为0~50%,所述第一占比与所述第二占比之和小于或等于80%。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沉淀罐为絮凝沉淀罐,所述第二沉淀罐为斜板沉淀罐。
上述方案中,所述过滤装置为板框压滤器。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缓冲罐内水中的SS150mg/L,COD<500mg/L。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二缓冲罐内水中的SS150mg/L。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首钢朗泽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河北首朗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北京首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首钢朗泽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河北首朗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北京首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06088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密封接头
- 下一篇:一种垃圾焚烧炉外溢烟气的收集处理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