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发动机小循环回水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021063256.4 | 申请日: | 2020-06-11 |
公开(公告)号: | CN212508558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9 |
发明(设计)人: | 李震勇;禹朝帅;魏明亮;周琨;周梅;韦明慧;付政;肖小赛;张微;王言言;宋双占;胡云龙;王斌;张伟勋;胡凯;王鹏;庞鹏程;杨克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第一拖拉机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F1/40 | 分类号: | F02F1/40;F01P7/16;F01P5/10 |
代理公司: | 洛阳公信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20 | 代理人: | 逯雪峰 |
地址: | 471004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发动机 小循环 回水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发动机小循环回水结构,将节温器壳体集成在气缸盖上,所述气缸盖底部加工有小循环用缸盖回水孔,在发动机机体顶面相对应位置设计有机体回水孔,所述机体回水孔包括自机体顶面垂直向下延伸的垂直回水孔和与水泵进水通道连通的水平回水孔,所述垂直回水孔和水平回水孔垂直交叉相连通构成机体内的回水通道,进行小循环时,冷却液从缸盖回水孔流经缸盖和机体的结合面,由机体内的回水通道到达水泵进水通道,避免了外接管路,减少了装配的零件种类和数量,有效降低了发动机生产成本和零件管理成本,且杜绝了冷却液渗漏的风险。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动机冷却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发动机小循环回水结构。
背景技术
所谓大循环和小循环,指的是发动机冷却系统的两种工作模式,小循环就是冷却液只在发动机内部的水道进行循环,即水泵-机体-缸盖-节温器-水泵。大循环则是冷却液循环过程中要经过发动机外部的散热器,也就是我们俗称的水箱,即水泵-机体-缸盖-节温器-水箱-水泵。两种循环模式的切换是通过节温器来完成的。
发动机冷却液温度低于节温器开启温度时,冷却液将通过小循环由缸盖流经节温器直接进入水泵进水通道;目前的小循环设计大都是在节温器壳体底部和水泵进水通道上分别设计有接头,然后使用胶管连接,构成回路,这种结构,降低了装配效率,同时因为较多的连接形式,增大了冷却液渗漏的风险,而且由于零件种类和数量多,提高了发动机的生产制造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发动机小循环回水结构,取消了回水接头和胶管,直接在缸盖和机体内加工回水通道,避免了外接管路,减少了装配的零件种类和数量,有效降低了发动机生产成本和零件管理成本,而且通过缸盖、机体的精确加工,保证了连接面的密封可靠性,杜绝了冷却液渗漏的风险。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发动机小循环回水结构,其中,节温器壳体集成在气缸盖上,所述气缸盖底部加工有小循环用缸盖回水孔,在发动机机体顶面相对应位置设计有机体回水孔,所述机体回水孔通过机体上加工的回水通道与水泵进水通道连接,所述回水通道包括自机体顶面垂直向下延伸的垂直回水孔和与水泵进水通道连通的水平回水孔,所述垂直回水孔和水平回水孔垂直交叉相连通构成机体内的回水通道,进行小循环时,冷却液从缸盖回水孔流经缸盖和机体的结合面,由机体内的回水通道到达水泵进水通道。
进一步地,所述缸盖底部加工小循环用缸盖回水孔直径为23±2mm,所述机体内的垂直回水孔和水平回水孔直径为25±2mm。
有益效果:使用本实用新型的小循环回水结构,在发动机冷却液温度较低,需要进行小循环时,冷却液直接通过气缸盖的回水孔进入机体上加工的垂直交叉的回水通道流向水泵进水口,相比现有技术,不仅取消了回水接头和胶管,避免了外接管路,减少了装配的零件种类和数量,有效降低了发动机生产成本和零件管理成本,而且能够通过缸盖、机体的精确加工,保证了连接面的密封可靠性,杜绝了冷却液渗漏的风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发动机小循环回水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气缸盖,2、节温器,3、缸盖回水孔,4、机体。5、垂直回水孔,6、水平回水孔,7、水泵进水通道,8、结合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第一拖拉机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第一拖拉机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06325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压力试验工装
- 下一篇:一种多层膜电极检漏一体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