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双排水地漏有效
申请号: | 202021065745.3 | 申请日: | 2020-06-11 |
公开(公告)号: | CN21149913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15 |
发明(设计)人: | 梁保真;魏国强;梁力 | 申请(专利权)人: | 陕西建工第五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3F5/04 | 分类号: | E03F5/04 |
代理公司: | 西安创知专利事务所 61213 | 代理人: | 魏法祥 |
地址: | 710032 陕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排水 地漏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排水地漏,包括竖向设置在建筑地面和防水保护层之间的上层地漏、竖向设置在结构地面内的下层地漏、以及竖向设置在上层地漏和下层地漏之间的连接管;上层地漏包括的地漏盖和地漏体,下层地漏包括汇水盘和集水槽,连接管位于集水槽内的管段上设置有透水孔组件。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下层地漏,可将防水保护层和防水层内的积水排出,防止防水层长时间浸泡在积水中导致破损,提高了防水层的寿命;同时因建筑地面存在缝隙,地面积水渗入防水保护层中,被防水层阻挡可汇入集水槽,集水槽中的积水通过透水孔排入排水管中,达到建筑地面和防水保护层双排水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排水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地漏,具体涉及一种可实现双排水的地漏。
背景技术
在民用工程中多水区域内都设有一个或多个地面排水点,通常采用排水地漏的形式对积水进行排除,传统排水地漏通常位于区域内建筑地面的最低点,区域内的积水通过地面坡度汇集从而达到排水目的。目前传统的施工方法中,进行地面做法过程中需要分别进行防水施工、地面做法施工和建筑地面施工,当建筑地面上的水流动时,部分的水通过地面间隙渗漏到地下,而传统的地漏无法对建筑地面下的积水进行有效的排放导致长期积水,达到一定时间后防水层将失去作用,引起墙面和楼板渗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双排水地漏,通过设置下层地漏,可将防水保护层和防水层内的积水排出,防止防水层长时间浸泡在积水中导致破损,提高了防水层的寿命;同时因建筑地面存在缝隙,地面积水渗入防水保护层中,被防水层阻挡可汇入集水槽,集水槽中的积水通过透水孔排入排水管中,达到建筑地面和防水保护层双排水的目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双排水地漏,其特征在于:包括竖向设置在建筑地面和防水保护层之间的上层地漏、竖向设置在结构地面内的下层地漏、以及竖向设置在所述上层地漏和所述下层地漏之间的连接管;
所述上层地漏包括水平设置在建筑地面内的地漏盖和设置在所述防水保护层内的地漏体,地漏体位于所述地漏盖的下方;所述地漏盖上开设有供积水下漏的下漏孔,所述地漏体为中空的圆柱形结构,所述地漏体的顶部与所述下漏孔相连通;
所述下层地漏包括水平设置在结构地面上的汇水盘和竖向设置在所述汇水盘下方的集水槽,所述汇水盘的顶面与所述结构地面的上表面平齐,所述汇水盘的中部开设有供连接管穿过的安装孔;所述集水槽为倒圆台形结构,所述集水槽的顶部与所述安装孔相连通,所述连接管位于所述集水槽内的管段上设置有透水孔组件。
上述的一种双排水地漏,其特征在于:所述地漏盖的中部设置有活动板,所述下漏孔布设在所述活动板上,所述活动板的顶面与所述地漏盖的顶面相平齐,所述地漏盖的顶面低于所述建筑地面的上表面。
上述的一种双排水地漏,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槽的底部开设有供连接管穿过的通孔;所述连接管的顶部与所述地漏体的底部相连通,所述连接管的底部依次穿过所述集水槽和所述通孔后伸入至所述结构地面内。
上述的一种双排水地漏,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水孔组件的数量为八组,八组所述透水孔组件沿所述连接管的圆周方向均匀布设,每组所述透水孔组件均包括多个沿所述连接管的长度方向均匀布设的透水孔。
上述的一种双排水地漏,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槽的侧面为弧形凸面。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下层地漏,可将防水保护层和防水层内的积水排出,防止防水层长时间浸泡在积水中导致破损,提高了防水层的寿命;同时因建筑地面存在缝隙,地面积水渗入防水保护层中,被防水层阻挡可汇入集水槽,集水槽中的积水通过透水孔排入排水管中,达到建筑地面和防水保护层双排水的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陕西建工第五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未经陕西建工第五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06574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