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大跨缓凝结预制预应力混凝土梁有效
申请号: | 202021066813.8 | 申请日: | 2020-06-11 |
公开(公告)号: | CN212507054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9 |
发明(设计)人: | 张铭;汪小林;曹文根;周晓莉;朱利君;卫志强;汪宇峰;邢文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建工四建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C3/26 | 分类号: | E04C3/26;E04B1/41;E04B1/21 |
代理公司: | 重庆乐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21 | 代理人: | 郭泽培 |
地址: | 20110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缓凝 预制 预应力 混凝土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大跨缓凝结预制预应力混凝土梁,属于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包括梁体,所述梁体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预埋型钢和第二预埋型钢,所述第一预埋型钢的一端预埋在所述梁体内,另一端开设有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二预埋型钢的一端预埋在所述梁体内,另一端开设有与相邻一梁体的第一连接孔配合的第二连接孔。本实用新型装置能提高预制梁刚度,减小大跨预制梁吊装过程变形。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大跨缓凝结预制预应力混凝土梁。
背景技术
目前采用的预制混凝土梁、预制混凝土柱装配而成的预制预应力混凝土多层框架体系,一般在工厂中制作预制混凝土梁和预制混凝土柱,并对预制混凝土梁进行一次张拉,同时预留二次张拉的预应力筋孔道。现有技术中,跨度预制混凝土梁跨度大、施工期容易变形,尤其是吊装阶段,预制梁施工过程梁端底部需要临时支撑或搁置,使得端部后张拉麻烦,容易开裂。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大跨缓凝结预制预应力混凝土梁,能提高预制梁刚度,减小大跨预制梁吊装过程变形。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一种大跨缓凝结预制预应力混凝土梁,包括梁体,所述梁体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预埋型钢和第二预埋型钢,所述第一预埋型钢的一端预埋在所述梁体内,另一端开设有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二预埋型钢的一端预埋在所述梁体内,另一端开设有与相邻一梁体的第一连接孔配合的第二连接孔。
进一步,所述第一预埋型钢为两组,相邻两梁体配合时,所述第二预埋型钢位于两组第一预埋型钢之间。
进一步,所述第一预埋型钢和第二预埋型钢的截面均为工字型。
进一步,相邻两梁体之间通过第一预埋型钢和第二预埋型钢支撑。
进一步,所述梁体的端部固定设置有模板,相邻两梁体之间现浇UHPC。
进一步,所述梁体内开设有预埋孔道,所述预埋孔道为内侧朝上的弧形结构,所述预埋孔道的两开口位于梁体的上表面。
进一步,所述预埋孔道内穿插有钢绞线,所述预埋孔道内填充缓粘结剂。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装置,梁端部内含型钢,搁置在柱端,使得预制梁施工时下部免于支撑;
2)相邻的两根梁利用端部型钢卡口,自用连接,能承担施工时及设计状态受力,充当连接钢筋作用,增加了连接强度;
3)吊装过程利用梁中预埋型钢,能提高预制梁刚度,减小大跨预制梁的刚度,可减小吊装过程变形;
4)端部预埋孔道与预埋型钢一体化设计,提高端部抗压及抗剪能力,避免张拉预应力时梁端部开裂;
5)通过在梁端部设置一体式模板,做到梁柱节点处施工免模板施工,提高施工的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目标和特征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进行阐述,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或者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从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中得到教导。本实用新型的目标和其他优点可以通过下面的说明书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附图进行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沿A-A的剖视图;
图3为图1沿B-B的剖视图;
图4为模板的安装示意图;
图5为梁体的连接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建工四建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建工四建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06681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火电厂冷却塔循环水过滤设备
- 下一篇:一种基坑边坡防护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