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儿科灌肠器有效
申请号: | 202021067220.3 | 申请日: | 2020-06-11 |
公开(公告)号: | CN213158325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1 |
发明(设计)人: | 杨春松;黄元龙;林芸竹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M3/02 | 分类号: | A61M3/02 |
代理公司: | 成都天嘉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11 | 代理人: | 赵丽 |
地址: | 610000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儿科 灌肠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儿科灌肠器,属于儿童用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包括液囊与液囊连通的接肛管,所述液囊开口端连接有连接器,所述接肛管与连接器之间增设有接通卡件,所述接通卡件与连接器之间设置有弹片,所述弹片一端与接通卡件通过销钉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器开设有多个通孔;连接器下端设有弹簧针,所述连接器下移时可推开弹片,所述接肛管与连接器外侧设置有紧固盖,所述弹片可挡住接肛管的管口,解决了现有的灌肠器,解决了现有的儿科灌肠器在使用中灌肠液容易回流,从而污染剩余的灌肠液的问题,又能保留液囊式的灌肠器容易吸取药液的优点,简便易行,可以重复使用,成本低廉。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儿童用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儿科灌肠器。
背景技术
在儿童患病治疗过程中,经常会运用到灌肠法治疗。灌肠法是用导管自肛门经直肠插入结肠灌注,以达到直肠内给入大量液体或者药物目的,以治疗便秘、肠炎类型疾病。能刺激肠蠕动,软化、清除粪便,并有降温、稀释肠内毒物、减少吸收的作用,此外,亦可达到供给药物、营养、水分等治疗目的。
儿童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喂药较为困难,并且一些药物较为安全,但起效较慢,服药一般需要长时间。一些患病儿童在长期服药无效,并且病情持续加重的情况下,就需要更换为更有效的治疗方式,这些治疗方式一般以输液治疗为主,但是输液治疗输液时间长、儿童穿刺困难,加上在输液过程中,儿童哭闹导致跑针,存在安全隐患,相对于输液治疗,灌肠治疗更加适合儿童,因为灌肠治疗时间短,疗效快,并且相对输液治疗易于操作,也不会因患儿的苦恼和异动导致事故发生。
但是目前在给儿童的灌肠治疗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弊端和安全隐患:首先,传统的灌肠设备操作较为不便,一些灌肠设备需要将药物承载在针筒中,然后接上一根软管后进行操作,在抽取药液和给予药液的过程中,均不能进行精确的控制,导致患儿极为不适,影响了给药的效果;其次,传统的灌肠管道的末端为齐平结构,在管道侧面开设孔,便于药液的输出,但是一般管道进入到直肠位置后,会刺激患儿的直肠神经,导致患儿肛门紧缩,导致侧面开孔位置的药液不能顺利的进入到患儿的直肠给药位置;再次,传统的灌肠管道即使末端设置凸块等措施,也不能保证在管道拔出时药液不被带出,药液的带出将影响到疗效的发挥;另外,传统的灌肠管道和设备在具体给药操作过程中,端部齐平或者有凸块等,容易将患儿的直肠位置划伤或者严重时穿孔,由于儿童的直肠较为薄,一旦发生划伤或者穿孔,后果不堪设想。
现有的灌肠器常常采用治疗包与注射器的结合,通过按压注射器产生高压,将治疗包内的灌肠液经肛管压入肠道内,该方法利用压差使液体流入肛门内,当肠道内的压力过大时,无法使液体继续流入,而且容易导致流入的灌肠液回流,从而污染治疗包内的灌肠液。而且治疗包的灌肠液加入也相对较困难,在使用过程中,为了保持治疗包内的压力,无法直接向治疗包内加注灌肠液,操作繁琐。
如国家知识产权局于2019年7月16日公开了一件申请号为“CN201821551789.X”,名称为“一种简易球形儿童灌肠器”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简易球形儿童灌肠器,包括一个由硅胶材料制成的硅胶球(1),其特征在于:所述硅胶球(1)上设有显示硅胶球(1)内的液体容量的刻度线(11),所述硅胶球(1)上还设有能够观察到硅胶球(1)内部液体容量的透明区域(12),所述硅胶球(1)的一侧还设有圆锥形连接头(2),所述圆锥形连接头(2)的长度为7cm,所述圆锥形连接头(2)内开设有吸水孔(21),且所述吸水孔(21)的形状为圆锥形,所述吸水孔(21)的最大截面圆的直径为1cm。
上述公开的儿童灌肠器使用时,由于儿童好动不听从用药指挥,很容易导致外部的灌肠液回流,从而污染剩余的灌肠液。
现有的灌肠器中也有可以防止药液回流的,如国家知识产权局于2016年10月5日公开的,申请号为“CN201620307657.7”,名称为“一次性简易灌肠器”的实用新型专利,增加了止逆阀,防止药液倒流,这样装置在实际使用中发现,加入药液步骤复杂,且只适合一次性使用,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未经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06722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调节的绑带便携热灸器
- 下一篇:一种配合内镜用的止血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