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可更换滤网的家用燃气报警器有效
申请号: | 202021071013.5 | 申请日: | 2020-06-12 |
公开(公告)号: | CN213023122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20 |
发明(设计)人: | 张扬;李威威;刘晓飞;刘凯;齐海岳;李秀辉;张博祥;彭丹丹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航星网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3/22 | 分类号: | G01N33/22;G01N1/34;G08B21/1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190 北京市海***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更换 滤网 家用 燃气 报警器 | ||
可更换滤网的家用燃气报警器涉及测量仪器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由橡胶塞、滤网、前壳体、电路板、后壳体五部分组成;通过滤网将燃气报警器的气体传感器保护起来,通过滤网安装孔在家用燃气报警器的电路板上的气体传感器套上滤网,并通过滤网定位脚将滤网固定;通过橡胶塞闭合滤网的正面,并与燃气报警器前壳体闭合,使得室内气体通过燃气报警器的透气孔后,再次通过滤网才能够与燃气报警器的气体传感器接触;为了方便滤网的更换,使用燃气报警器前壳体的弧形凹槽开启橡胶塞。本实用新型的使用延长了家用燃气报警器的使用寿命,结构简单,易于大范围推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测量仪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近年来各地“煤改气”政策的实施推广,我国居民燃气使用越来越普及,家用燃气报警器在燃气民用防范工程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
燃气泄漏探测器是工程上常用的一种称呼,它还可以叫做燃气报警器,煤气报警器,燃气探测器,可燃气体探测器等等。其主要功能是探测燃气体是否泄漏,燃气就是可燃气体。常见的燃气包括液化石油气、人工煤气、天然气等。家用燃气报警器是家用燃气泄漏的主要检测设备,安装在可能发生然气泄漏的场所,通过检测燃气的泄露并发出报警提示能有效的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在家用燃气报警器中,检测燃气泄漏的核心原部件为气体传感器,检测方式是暴露在气体环境中检测,然而,由于厨房、餐厅等多水雾、多油烟等环境的特殊性,长期使用时极易出现油污等附着在气体传感器表面,降低气体传感器的灵敏度和使用寿命,甚至会造成家用燃气报警器出现误报或不报。
应用的现有技术:
家用燃气报警器的电路板:集成了气体传感器和电池组及声光报警模块的通用家用燃气报警器电路板的成熟产品提供方包括了:河南驰诚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宏盛高科电子有限公司,北京航星网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目前已经面市的家用燃气报警器采取了跟工业用燃气报警器一样的结构设计,没有考虑高油污污染环境中的使用,仅仅是在使用说明书中规定原理油污源安装,而实际使用中家庭的厨房普遍偏小,即使是20平方米的大厨房,安放在最原理灶台的地方也无法避免油污的长期污染,因此使用寿命通常为两年,并且每年需要校准报警的漂移量。
鉴于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出了可更换滤网的家用燃气报警器,通过滤网将燃气报警器的气体传感器保护起来,通过滤网安装孔在家用燃气报警器的电路板上的气体传感器套上滤网,并通过滤网定位脚将滤网固定;通过橡胶塞闭合滤网的正面,并与燃气报警器前壳体闭合,使得室内气体通过燃气报警器的透气孔后,再次通过滤网才能够与燃气报警器的气体传感器接触;为了方便滤网的更换,使用燃气报警器前壳体的弧形凹槽开启橡胶塞。本实用新型的使用延长了家用燃气报警器的使用寿命,结构简单,易于大范围推广。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的不足,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可更换滤网的家用燃气报警器由橡胶塞、滤网、前壳体、电路板、后壳体五部分组成;
前壳体设置有滤网安装孔,滤网安装孔中设置有滤网定位脚,滤网安装孔的孔沿设置有弧形凹槽,前壳体设置有透气孔;
电路板放置在后壳体上,前壳体和后壳体闭合时电路板上的气体传感器位于前壳体的滤网安装孔所对应的位置;
滤网是一种呈中空圆柱型金属网,安装在前壳体的滤网安装孔内;前壳体上的滤网定位脚负责滤网的定位;
当前壳体与放置好电路板的后壳体闭合时,装入滤网后,电路板上的气体传感器位于滤网内;
橡胶塞安装在前壳体滤网安装孔处,当装入滤网后安装橡胶塞时橡胶塞与滤网贴合并将滤网固定在滤网定位脚上;橡胶塞通过前壳体的弧形凹槽开启,橡胶塞开启便于更换滤网;
电路板上集成有气体传感器。
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航星网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航星网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07101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