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一次性使用吸痰杯有效
申请号: | 202021071319.0 | 申请日: | 2020-06-11 |
公开(公告)号: | CN213191551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4 |
发明(设计)人: | 吴环;吴策亮;李娜;魏巍;卞华昕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M1/00 | 分类号: | A61M1/00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尚仪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2217 | 代理人: | 高正方 |
地址: | 201800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一次性 使用 吸痰杯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一次性使用吸痰杯,包括:杯体、密封环、固定座、转轴、杯盖、连接板、扭簧、安装座、卡块及限位环;所述杯体顶部设置有密封环,所述杯体顶部外壁面上对称设置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之间安装有转轴,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杯体与杯盖后侧设置有扭簧,当卡块脱离限位环时,杯盖在扭簧作用下自动打开,可实现杯体的单手操作,操作方便,节约时间,同时吸痰杯为大瓶口,降低试吸、回吸时吸痰管触碰杯口的风险,杯盖与杯体之间通过密封环及密封垫提高密封性,降低污染风险。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是一种一次性使用吸痰杯。
背景技术
对于重症病人手术后病人以及身体虚弱咳痰无力的病人,医院医务人员一般每隔几个小时就需要给病人插吸痰管,进行呼吸道痰液的清理,以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吸入性肺炎,肺不张,窒息等并发症,现有吸痰杯杯盖与杯体为分离结构,这样在护士进行多次吸痰时,都需要对双手对杯盖进行打开,现有吸痰杯瓶口较小,在试吸、回吸时吸痰管易触碰杯口,导致污染。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例如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一次性使用吸痰杯,包括:杯体、密封环、固定座、转轴、杯盖、连接板、扭簧、安装座、卡块及限位环;
所述杯体顶部设置有密封环,所述杯体顶部外壁面上对称设置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之间安装有转轴,所述杯盖后侧设置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转动设置于所述转轴上,所述转轴上位于所述连接板两侧套装有扭簧,且扭簧两端分别与固定座及连接板固定连接,所述杯盖前侧设置有安装座,所述卡块设置于所述安装座上,所述杯体外圆周面上设置有限位环,所述卡块卡接于所述限位环上。
优选的,所述杯体外圆周面上设置有标签。
优选的,所述杯体外圆周面上设置有刻度,位于所述标签一侧。
优选的,所述杯体为透明材料制作而成。
优选的,所述密封环上设置有密封垫。
优选的,杯体内部直径为8厘米-12厘米。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一次性使用吸痰杯。具备以下有益效果:通过在杯体与杯盖后侧设置有扭簧,当卡块脱离限位环时,杯盖在扭簧作用下自动打开,可实现杯体的单手操作,操作方便,节约时间,同时吸痰杯为大瓶口,降低试吸、回吸时吸痰管触碰杯口的风险,杯盖与杯体之间通过密封环及密封垫提高密封性,降低污染风险。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次性使用吸痰杯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次性使用吸痰杯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识:
1、杯体;2、密封环;3、固定座;4、转轴;5、杯盖;6、连接板;7、扭簧;8、安装座;9、卡块;10、限位环;11、标签;12、刻度;13、密封垫。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07131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