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锥型护舷加工模具有效
申请号: | 202021079312.3 | 申请日: | 2020-06-11 |
公开(公告)号: | CN212472128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5 |
发明(设计)人: | 刘洋;沈贵武;刘晓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天盾海洋护舷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35/04 | 分类号: | B29C35/04;B29C33/3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6109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锥型护舷 加工 模具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锥型护舷加工模具,包括上模及下模,所述上模与下模之间设置芯模与外模,所述外模包括左模与右模,所述左模与右模形成封闭的外腔室,所述芯模设置于外腔室内,所述左模与右模上均设置注胶管及封闭装置,所述封闭装置包括连接板及设置于连接板上的紧固螺栓,所述紧固螺栓一侧设置活塞,所述活塞设置倾斜端面,所述倾斜端面与外模的内壁吻合,旨在解决传统的模具,产品取出模具后,在锥型护舷表面产生残留物造成锥型护舷产品外观表面不符合标准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护舷模具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锥型护舷加工模具。
背景技术
护舷(fender)又称船的护木,是码头或船舶边缘使用的一种弹性缓冲装置,主要用以减缓船舶与码头或船舶之间在靠岸或系泊过程中的冲击力,防止或消除船舶、码头受损坏。
锥型护舷由于其变形量大,吸能量高,反力相对较低等多方面的优点,目前应用越来越广泛。
锥型制品采用挤出机将胶料挤进模具内,然后进行硫化。硫化完成后,将产品从模具内取出来,现有产品取出后,有因生产工艺而在锥型护舷表面形成残留物,使得锥型护舷表面外观不符合国标或国军标的标准,因此在从模具取出锥型护舷后,需人工切除锥型护舷表面残留物,然后进行人工打磨处理,因此会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且耗费大量的工时,增加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锥型护舷加工模具,旨在解决传统的模具,产品取出模具后,在锥型护舷表面产生残留物造成锥型护舷产品外观表面不符合标准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锥型护舷加工模具,包括上模及下模,所述上模与下模之间设置外模与芯模,所述外模包括左模与右模,所述左模与右模形成封闭的外腔室,所述芯模设置于外腔室内,所述左模与右模上均设置注胶管及封闭装置,所述封闭装置包括连接板及设置于连接板上的紧固螺栓,所述紧固螺栓一侧设置活塞,所述活塞设置倾斜端面,所述倾斜端面与外模的内壁吻合。
所述注胶管一端与外模内壁平齐,另一端设置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与连接板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所述连接板上还设置导向杆,所述导向杆设置于紧固螺栓的两侧。
所述芯模设置为中空结构,所述芯模靠近上模的一端设置定位管,所述芯模靠近下模的一端设置通气管,所述通气管与芯模内壁之间设置多块筋板。
所述上模与定位管对应设置定位槽。
所述外模与下模均设置锥面凸起,所述外模与下模之间、外模与上模之间均通过螺栓固定。
所述下模上设置承托板,所述下模的下端固定在承托板上。
所述外模与上模的外壁均为网格状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一种锥型护舷加工模具,包括上模及下模,上模与下模之间设置外模与芯模,外模与芯模之间形成外腔室,芯模设置于外腔室内,在外模上设置注胶管,通过注胶管向外腔室内注橡胶,然后进行硫化即可制备锥型户型,在外模上设置活塞式封闭装置,活塞与外模内腔完全吻合,生产出的产品不需人工再处理,节约原材料,降低生产成本,节约人工成本且改善产品外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剖视图;
图3是注胶管结构示意图;
图4是封闭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天盾海洋护舷技术有限公司,未经青岛天盾海洋护舷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07931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