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体化微型体腔温热治疗仪有效
申请号: | 202021079553.8 | 申请日: | 2020-06-12 |
公开(公告)号: | CN212346887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15 |
发明(设计)人: | 刘文韬;徐玮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F7/12 | 分类号: | A61F7/12 |
代理公司: | 上海骁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315 | 代理人: | 赵俊寅 |
地址: | 200025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体化 微型 体腔 温热 治疗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一体化微型体腔温热治疗仪,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其包括芯轴管、手柄、扩张网罩、加热管、风扇组件和扩张推管;所述芯轴管上顺序套设所述加热管、风扇组件、扩张推管;所述扩张网罩罩设于所述加热管和所述风扇组件、并将二者包覆其中,收缩状态呈梭形的所述扩张网罩的一端连接于所述芯轴管的前端、另一端连接于所述扩张推管靠近所述风扇组件的端部,随着所述扩张推管沿着所述芯轴管的前推动作、所述扩张网罩逐渐扩张;所述手柄连接于所述芯轴管远离所述扩张网罩的后端,所述手柄上设置风扇通断电控制按钮和加热管通断电控制按钮;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仪器体积庞大、结构复杂、使用不便、易堵管漏水的技术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体化微型体腔温热治疗仪。
背景技术
2015年,我国新增429.2万癌症患者,癌症死亡病例达到281.4万,也就是平均每分钟新增的癌症患者已经超过8人,其主要死于肺癌、胃癌、肠癌和卵巢癌等胸、腹腔肿瘤,这些肿瘤发现时大多已是中晚期,常发生胸腹腔的广泛种植转移,病情发展迅速,治疗困难且疗效差。对于胸腹腔广泛转移,目前主要的治疗及预防方式为化疗,包括全身静脉化疗以及局部的体腔灌注化疗,但化疗的疗效也有限。此外,热疗法也是治疗肿瘤的一种方法,它是根据肿瘤细胞和正常细胞对热的敏感性不同,通过加热病灶部位来杀死肿瘤细胞的方法,有研究显示43℃可杀灭、凋亡肿瘤细胞,而正常组织可47℃耐受1小时,将温度稳定的控制在治疗温度范围内,不仅有抗肿瘤作用,对正常组织也没有损害。
在化疗和热疗的基础上发展了一种新型的治疗方式——体腔热灌注化疗(HIPEC),这是一种能有效预防和治疗肿瘤种植转移的手段,其是利用了热疗、化疗对肿瘤细胞的直接杀灭作用及热化疗的协同增敏作用去杀灭体腔中的游离癌细胞以及微小病灶。全球越来越多的治疗中心开展这项治疗方式,法国、意大利、荷兰已将这一疗法作为预防和治疗结直肠癌腹膜种植转移的标准疗法。体腔热灌注化疗这项治疗措施已被纳入英国国家保健系统防治结直肠癌腹膜种植转移的标准方案。多家国内大型医疗中心均已开展此项技术,并发表了多份专家共识及指南。
然而目前市面商品化的体腔热灌注治疗仪器都体积巨大,安装繁琐,使用过程中还会出现各种堵管、循环不良甚至漏水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实用新型了一种一体化微型体腔温热治疗仪器,一种置入体腔内(包括腹腔、胸腔等)可自加热且恒温的微型治疗仪,去除了原仪器外在庞大的加温循环设备(包括加温水箱、加温循环管道等),还解决了堵管、循环不良及漏水等问题。一体化微型体腔温热治疗仪器使用方便,还可多个仪器联合使用,占用空间小,操作简单,可置入体腔内进行恒温加热,大大颠覆了目前温热灌注治疗仪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一体化微型体腔温热治疗仪,其通过体表直径约1cm的Trocar孔置入体腔内,然后在体腔内伸展开来的扩张网罩,它的中心为恒温加热管,用于加热体腔内治疗液体,加热管后方为可伸展开的风扇组件,用于搅动体腔内液体,使加热的液体流动出去,并在体腔内形成一个自循环维持体腔的治疗温度,而伸展开来的网状球形扩张网罩,即可以使液体自由流通,还防止体腔内脏器近距离接触加热管而受损伤。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温热治疗仪体积庞大、结构复杂、使用不便、易堵管漏水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一体化微型体腔温热治疗仪,其包括芯轴管、手柄、扩张网罩、加热管、风扇组件和扩张推管;
所述芯轴管上顺序套设所述加热管、风扇组件、扩张推管;所述扩张网罩罩设于所述加热管和所述风扇组件、并将二者包覆其中,收缩状态呈梭形的所述扩张网罩的一端连接于所述芯轴管的前端、另一端连接于所述扩张推管靠近所述风扇组件的端部,随着所述扩张推管沿着所述芯轴管的前推动作、所述扩张网罩逐渐扩张;所述手柄连接于所述芯轴管远离所述扩张网罩的后端,所述手柄上设置风扇通断电控制按钮和加热管通断电控制按钮。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体化微型体腔温热治疗仪,其中,所述风扇组件包括风扇叶轮和传动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未经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07955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汽车扶手的紧凑型杯托结构
- 下一篇:一种汽车磁力背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