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锥斗型澄清池及污水处理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21081083.9 | 申请日: | 2020-06-12 |
公开(公告)号: | CN213159507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1 |
发明(设计)人: | 潘国舜;潘家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爱斯利尔环保设备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21/02 | 分类号: | B01D21/02;B01D21/24 |
代理公司: |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24 | 代理人: | 董建林 |
地址: | 211500 江苏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锥斗型 澄清 污水处理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澄清池技术领域的一种锥斗型澄清池及污水处理系统,包括池底和池壁,池壁具有开口端和闭口端,池底与闭口端固定连接并与池壁围成工作腔,工作腔的中轴线垂直穿过池底的中心;开口端的边沿围成的面积大于池底的面积;池底安装排污装置,排污装置位于工作腔内,排污装置包括输送泵和输送管,输送管一端连接输送泵的出口,另一端伸出池壁的开口端。本实用新型通过设计锥斗型澄清池,利用澄清池上大下小的特点,加速泥渣在池底的沉降效率,并通过设置在池底的排污装置定期在线将尚未板结的泥渣排出澄清池,延长了澄清池离线清理的周期,解决了在澄清池离线清理时由于泥渣在池底板结造成的清理难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澄清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锥斗型澄清池及污水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澄清池是进行水的混凝,去除水中悬浮物和胶体的设备。澄清池中起到截留分离杂质颗粒作用的介质是呈悬浮状的泥渣。在澄清池中,沉泥被提升起来并使之处于均匀分布的悬浮状态,在池中形成高浓度的稳定活性泥渣层,该层悬浮物浓度约在3~10g/L。原水在澄清池中由下向上流动,泥渣层由于重力作用可在上升水流中处于动态平衡状态。当原水通过泥渣悬浮层时,利用接触絮凝原理,原水中的悬浮物便被泥渣悬浮层阻留下来,使水获得澄清。清水在澄清池上部被收集。现有技术中,澄清池被设计为池壁与池底垂直,当泥渣在池底富集后再定期隔离清理,往往存在清理底部泥渣时,发现泥渣板结难以清理的情况,给清理工作造成很大的难度。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锥斗型澄清池及污水处理系统,具有泥渣沉降效率高,可以定期在线排出泥渣,防止泥渣板结等特点。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锥斗型澄清池,包括池底和池壁,所述池壁具有开口端和闭口端,所述池底与所述闭口端固定连接并与所述池壁围成工作腔,所述工作腔的中轴线垂直穿过所述池底的中心;所述开口端的边沿围成的面积大于所述池底的面积;所述池底安装排污装置,所述排污装置位于所述工作腔内,所述排污装置包括输送泵和输送管,所述输送管一端连接所述输送泵的出口,另一端伸出池壁的开口端。
进一步地,所述池壁是由四个等腰梯形组成的四棱台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池壁是圆台形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池壁上设有多个溢流口。
进一步地,所述溢流口的边缘呈锯齿状。
进一步地,所述池壁的母线与所述池底之间形成的锐角为60°~80°。
一种污水处理系统,至少包括一个前述的锥斗型澄清池。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设计锥斗型澄清池,利用澄清池上大下小的特点,加速泥渣在池底的沉降效率,并通过设置在池底的排污装置定期在线将尚未板结的泥渣排出澄清池,延长了澄清池离线清理的周期,解决了在澄清池离线清理时由于泥渣在池底板结造成的清理难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锥斗型澄清池的平面结构示意图一;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锥斗型澄清池的平面结构示意图二;
图3是图2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爱斯利尔环保设备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南京爱斯利尔环保设备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08108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